编者语:
近日,公司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结果揭晓。最终,共有10人获得公司第四届道德模范称号、11人获得道德模范提名奖。为了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着力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中,助力矿区不断走向文明进步。从即日起,公司网站将陆续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以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学习道德模范,推动道德实践的自觉性,努力在全公司营造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养成优良的传统美德,促进公司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于平凡之中展示不凡
—记公司第四届敬业奉献模范、下石节矿综采队工长李普

他憨厚内向,做事踏实。在学习上善于钻研,有雷锋一样的“钉子”精神,是一个与学习“较劲”的人;他对待工作扎实细致,不言苦累,像一头老黄牛永不知卸套,是一个“不认输”的人。他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井下一线,十年如一日,在千米井的工作线上,扎扎实实的做着综采设施的维护、检修、保养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新一代矿工人生价值的追求。他就是下石节矿综采队工长李普。
面对落差不灰心——坚定信念 好学上进
1994年元月,李普带着学生时期的美好梦想走进了下石节煤矿,安排到掘进二队工作。当他穿上崭新的工作服,头戴装有矿灯的胶壳帽,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激动和自豪。可当他来到井下工作面时,那份高兴、激动和自豪,随着黝黑黝黑的巷道和轰隆隆的机器设备声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是忧心、疑虑和叹气。的确,当时的下石节煤矿机械化程度还不高,安全意识也不强,加之打钻、支护、攉煤样样都是高强度、重体力活,对他这个刚从校门走出来的学生来说,无疑有些挑战。尽管有了一些思想准备,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还是让他难以接受。是走是留,他心里十分矛盾,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既然留在了煤矿,那就要干出样子。”李普心里这样想也这样做。他开始跟有经验的师傅学着打眼、装药、攉煤,不懂就问,工作中用心地观察着师傅们的一举一动,体味到井下工作最重要的是注意安全,有了安全,生产才能保证。半年后,他很快掌握了掘进工作的技术要领,成了队里工作佼佼者。
1996年5月,该矿根据工作实际,成立了综采队,李普也由领导调配到了综采队工作。新的工作更加激发了他孜孜以求,不断学习的心情。遇到不懂的地方,都虚心向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请教,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还结合综采队刚刚成立技术人才馈乏的情况,向当时所在班组的班长建议制订了“跨岗位学习计划”,成立“青工学习小组”,分批次组织生产骨干和职工进行“1+1”现场结对练兵。在活动中,李普更是豪无保留的将自己摸索出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同班的职工,使全班职工技术能力得到提高,安全意识得到增强。2009年他参加公司技术考试,顺利转成了高级技工。
面对困难不懈劲——身先士卒 勇挑重担
井下的采煤人生,让李普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只要愿意干,在哪个岗位都能干好,关键是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李普说。
2008年,李普被队里提拔为检修班副班长,虽说班长算不上什么领导职位,但在生产现场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班长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矿井安全生产,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当好这个“兵头将尾”。
2010年,原来的班长调离了单位,李普又以超强的技术能力,实干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区队长的肯定和班组成员的认可,被认命为班长。此时,矿井已经完全融入了李普的生活,成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矿规定他每月要下22次井,但他每月实际要下28次,有时多达30次。在工作上,李普身先士卒,脏活、累活抢着干,任劳任怨。2012年7月,该矿一次采全高大型综采设备投运后,掩护式支架旁双折叠护帮板中间的高压软管极易磨损破裂,一天的材料费用就达到了16000余元。李普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和副班长张建国,没事就在一起研究。后来,他们想出了用专用缠条將进回液管路进行包裹,防止管道相互缠绕,对损坏的管子重新压头,中间加直通后二次复用的办法,仅此一项的材料消耗就下降了近90%,被矿授予技术革新优秀奖。
当了班长的李普,更加深刻认识到了“安全”二字的重要性,他与区队领导商量,将矿上推行的三色严明制度,率先在他的班组实施。专门设立了红、黄、绿三色安全、质量竞赛平台。其中绿色代表安全、质量放心职工;黄色代表警告;红色表示职工在安全、生产中有“劣迹”,要进行经济处罚和在班组做检讨。三色严明制度的实施,有效消除了管理的盲区,减少了工作的失误,为区队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目前,李普班已连续12年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连续三年被铜川矿业公司授予“明星班组”荣誉称号,2010年被省煤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
面对挑战不退缩——创新方法 安全生产
煤矿工人是个艰苦的行业。李普认为,安全是生产最大挑战,矿工的生命不仅受到恶劣自然条件的威胁,还受到自身行为、心理压力、家庭矛盾等因素的影响,只有管住了“人心”,才能保证安全。在担任班长的几年里,他始终注重职工安全教育,多次配合区队领导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十分注意观察全班每名职工的每一个细节,询问职工想什么、做什么,分析职工的心理状况。时间久了,他琢磨出了保证安全生产的“五要素”:一是学理念,做到警钟长鸣。利用班前会等形式,组织工友学习安全知识,一起对安全建言献策,使班组职工切实认识到安全是自己的事,把安全意识深深印在脑海里。二是细分析,做到超前防范。每组安排生产时,他都会预前分析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每个人的技术素质、思想状况,做到对现场薄弱环节心中有数,尽可能避免不安全情况出现。三是结队子,做到传帮带。他将生产中发现的“不放心人”,通过与一些安全意识较强、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老师傅接对子、搞帮教,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四是常谈心,做到不让职工带情绪下井。在这方面,李普经常牺牲个人业余时间,与职工谈心,及时解开职工的思想疙瘩,避免了职工的不安全状况。五是勤走访,为职工排忧解难。做到职工有病必走访,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保证安全生产,在全班营造了“团结、拼搏、互助、相融、快乐”的班组氛围。
面对工友不忘本——人性管理 亲情关怀
以人为本,一直是下石节煤矿管理的重心,而李普也将这一重心认认真真的贯彻到了他的班组管理中,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和我工友不仅仅是朋友,更是血脉相连的兄弟”。
在工作中,他坚持从细微之处入手,用的真挚的友情、贴心的真情、温馨的亲情谱写了一曲关怀、帮扶工友的动人之歌。对出现“三违”和安全意识淡薄的职工,他采取“开门式”交流,“闭门式”沟通,像朋友一样尊重他们,摆道理,说利弊,话家常,用一份真挚的友情感化他们。对班组职工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则实心实意的解答,解答不了的,也会很快帮助他们反馈到区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他还把班里每位职工的生日都记在自己的本子上,每逢职工生日,都会第一个先送上生日的祝福。特别是2011年,班组一名职工的儿子得了白血病,他组织全班职工前往医院探望,并号召工友们一起捐款,用浓浓的亲情帮助那名职工家庭渡过难关。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2013年。李普被矿援予 “明星班长”的称号。荣誉的获得是对成绩的赞赏和工作的动力。今后,李普将继续用他永不言败的性格,书写自己人生的奋斗史,用智慧和汗水换来了一个个更耀眼的成就,用热血和行动铸就着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平坦大道。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