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运公司三里洞折返段有这样3名员工,虽然他们各自工作的岗位不同,但对待岗位安全工作却一样的认真负责、铁面无私,被职工称之为班组安全生产的“犀利哥”。
“黑脸哥”刘队长
机车队长刘建军平时为人随和、待人热情。可是队里谁要是不执行“手指口述”、违反安全管理规定,他立即就变成了“黑脸”。 8月3日夜班,当刘建军巡检到5690机车组时,发现这个岗位的员工没有查看现场安全隐患和执行“手指口述”就去处理故障。“赶快停下,你仔细检查现场了吗?你‘手指口述’了吗?”问得这名员工没话可说,当即认真检查现场并执行完“手指口述”后才开始工作。事后他又单独找到这名员工谈心,“你这个岗位工作时可来不得半点马虎,稍有松懈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刘建军的带领下,机车队职工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较真哥”宁主任
检修车间主任宁广仁是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班组生产流动的“党员安全岗”。不管是份内还是份外工作,他都尽心尽力地发挥党员的安全表率作用。 8月19日下午,向平日一样,在处理机车故障时时,班组长都要在旁监管安全,维修工小蔡正准备气割作业,被宁广仁拦住了:“先不要干,氧气瓶和乙炔瓶之间的距离符合要求吗?” “没事,我已经估量过了,氧气瓶距乙炔瓶大约有6步远,应该达到了规定的5米。”维修工小蔡说。 “安全标准不能估量,必须按要求进行丈量,否则不能施工。” 在他的坚持下,小蔡只好找来米尺,量了一下氧气瓶和乙炔瓶之间的距离,4.8米。宁广仁主动帮维修工将氧气瓶搬到距乙炔瓶5米开外的地方放下。 就这样,在宁广仁的“监视”下气割任务顺利完成了。这时他们相互看着对方,脸上荡起了微笑。
“多事哥”呼主任
在工作中注意查找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事故。水质化验室的呼亚洲主任就是一个专挑设备“毛病”的人。 8月8日白班,胡亚洲在观测水油分离器数据时,发现此设备底部少了一个紧固螺丝,他立即叫停机器,并找来值班维修工处理,十几分钟后螺丝紧固完毕,维修工笑着说:“少一个螺丝,你还要叫停机,大惊小怪。”呼主任立马质问道:“少一个螺丝,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另外三个螺丝就会松动脱落,衬板就会落入水槽中,会堵塞软管造成事故,那就不是影响十几分钟的事了。” 维修工的脸不由得红了。
编辑:刘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