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合采区水仓大循环瓦斯泵水冷系统的方案,成本仅不到2000元,每年可为矿节约资金达120余万元;
——半自动钢丝绳长度测量装置,30分钟即可完成以前五六个人几个小时的工作量;
——无底阀排水方案,每年在电能、材料配件投入上可节约5万元;
——组合小绞车底盘,每年可节约材料、人工费用8万余元……三年时间里,在自己工作涉及的生产环节搞了1项发明创造,9项技术革新,并逐步建立完善了王石凹煤矿四大机械的计算机档案,实现了对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使四大机械的日常管理工作事半功倍。他就是铜川矿业公司王石凹矿动力科的一名普通的技术员——苏文超。
2008年6月,刚刚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机电系河北小伙苏文超应聘来到铜川矿业公司,被分配到王石凹煤矿。先后在采掘、通维、掘进、动力、机电5个单位实习。他实习的第一站就是机电区。虽然是学机电出身,但是矿山四大机械(主通风机、固定容器压缩机、主排水泵、主提升机)在学校实习时都没有见过,王石凹矿的主提升机装机容量、滚筒直径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一接触,他才发现课本和实际的差别真的很大,8月,恰好王石凹矿停产40天对环节系统进行检修,按照安排他是应该放假的,他觉得这是个难得学习的好机会,不应该浪费,他向领导提出要求参加检修,领导高兴地答应了。这40天他跟着师傅认真看,仔细学,几乎天天熬夜,主、副井提升系统的周期性检修内容:轴瓦刮研、防坠试验、换钢丝绳、液压站、润滑站换油、主轴轴承检修、天轮检修,装、卸载设备等等都跟着走了一遍,尤其更换蛇形弹簧联轴节的工作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因为是紧配合需要将工件加热后安装,当时将联轴节放在支架上用火烧,然后十几个人抬着进车房,再十几个人用圆木向里用力砸……感叹直到现在也没见过第二次的,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尤其是师傅王勇,他在矿山干了34年,搞四大机械一辈子了,经常给小苏讲技术上想到的一些问题,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创意告诉给小苏,激起了小苏浓厚的兴趣。
一次,苏文超发现每次更换主、副井绞车主钢丝绳的时候,职工都要对新绳进行多次测量,但仍很难保证测量的准确度,多年流传下来的测量方法是将新绳展开,用一段20多米的棕绳一段段测量后累加得出新绳的长度,由于棕绳的弹性和扭转伸缩,测量结果往往偏差较大,不仅测量难度大,严重时甚至造成更换上的新绳超过滚筒的容绳量或者摩擦系数不够而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对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他想如果创造出一种更精准的测量方法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于是他查资料、翻论文、请教老师傅,最终确定了一套半自动钢丝绳长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案,经过数次试验和改进这套测量装置终于投入使用,测量只需要两个人进行,30分钟即可完成以前五六个人几个小时的工作量,最重要的是精确的测量保证了新钢丝绳相对滚筒的参数,彻底消除了因测量不准而带来的各种隐患,为主提升系统的安全合理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见习期的苏文超第一次尝到了小发明的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看到使用的移动式瓦斯泵站运行时需要大量的冷却水,而以往采用地面静压水进行的三级排水,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电能和水源,对排水设备安全运行也造成了不小的负担。他与区长和技术员制订了一个结合采区水仓大循环瓦斯泵水冷系统的方案,完美解决了瓦斯泵的冷却和排水量大的问题。经测算,此项改革成本仅不到2000元,每年可为矿节约资金达120余万元。
看到矿上的主排水泵为3台大功率卧式离心泵,吸水管使用的是底阀结构,由于矿井水的杂质较多,底阀极易出现闭合不严、损坏等问题,不仅给维护工人带来很多麻烦,还会影响生产。他根据射流原理设计了一套无底阀排水方案,每年在电能、材料配件投入上可节约5万元。看到主井提升系统在箕斗到位时有一个行程开关是刚性的,存在偶尔不复位的现象,他就将行程开关改为弹性,大大降低了其不复位的可能,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矿领导让他担任王石凹煤矿主扇改造矿方驻工地机电设备安装负责人,在将近一年的改造期间,他不断完善自己,刻苦钻研技术,在保证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追赶工期、协调人员、处理问题、解决矛盾,从秋凉到严寒,再从初春到酷暑,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终于使设备更换顺利完成。
发明、小革新一项接着一项,苏文超找到了自己的舞台,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新起点,也在工友中为自己争得一个“出故障,找苏工”的口头禅,荣获铜川矿业公司第九届“铜川矿区十大杰出青年”光荣称号。然而,来到铜川已经四年有余的苏文超,却不知道铜川市最繁华的红旗街是什么地方,不知道正大百货门在那里开?他妻子马丽丽说:小苏满脑子都是他的小改革,有时间就上网翻资料,要不就去车间做实验,改革的成功是他的最开心的事情。”
就是这样,在矿山这个大熔炉中,苏文超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让青春在行动中闪光,让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点滴的付出与积累中实现。

认真工作

指挥检修
编辑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