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专题专栏
最新文章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走转改”系列报道】李世军和他的包装班
作者:刘 伟 赵海燕   来源:    发布日期:2011-12-11   点击次数:
分享: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系列报道集锦

包装班里9个人。上卡、装袋、压合、装箱、打包等数道工序各负其责,行云流水的作业程序颇具视觉美,机器的轰鸣声在他们耳里成了“交响乐”。很难想象,一个乳化炸药生产的末端环节,一天3万公斤的包装流量,9个人的包装班就像一个精准编排的程序,忙而不乱,吞吐着一年12000吨的装箱任务。

6年前,李世军第一次到包装车间,“净添乱”的斥责声伴随着被机器擦伤的手,让熬到下班的他顿时陷入迷茫。

6年后,李世军的包装班创造了一天1050箱的包装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他就是一五三厂包装车间的班长李世军。谈起他的班组,不善言谈的他立刻变成了滔滔不绝……

一五三厂位于铜川印台区广阳镇西沟,炸药生产车间就坐落在西沟山腰下,炸药的包装工序也在其中,它不仅仅是产品制成的一部分,也是产品变成商品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对外的形象窗口。看似简单的活担负的责任可不小,“别小看这个活,把他做好不容易!”李世军至今仍旧记着,师傅带他去医务所处理伤口时语重心长的话语。

“要想成为赢家,先要成为行家。”李世军信奉这样的人生信条。只有初中文化基础的他,为此付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努力。每天,现场包装机运行时发出的轰鸣声,异常刺耳,谁听着这个动静都头疼的慌,李世军却通过长久的细心琢磨,练就“听声辩器”的绝活。通过噪音变化,准确判断出136个传感器的运行良好情况。时间久了,一般的机械故障他随手就解决了,保证了生产线的良好运行,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损失。今年7月,住院治疗的他,突然接到电话,传感器出现故障,推箱不到位,影响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使生产几乎陷入瘫痪。凭借着多年经验,通过电话简单描述,准确找出了故障所在,难题迎刃而解,避免了停产损失。车间主任樊新华高兴的说:“这小子就是厉害,不服不行!”

要保证生产线的良性运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无法实现的。对此,李世军把班组建设挂在心上。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车间里3个女工,心细手稳,上卡、装袋合适;急性子老苏,打包的麻利劲怎一个“爽”字了得,这样的安排可丁可卯,他说这得益于自己养成的一种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接班时,交班的职工活没做到位,他不训人,也不埋怨。他觉得职工不容易,工作做不好只能说自己管理还有差距,很多时候,眉头不皱,袖子一挽,笑呵呵的自己动手,弄的职工不好意思,只好耐着性子做完。有时候碰到犟脾气的,骂骂咧咧,他就干脆默默地把事情处理利索,隔两三天再找他谈谈心,让职工既有面子,又能没有任何借口的在今后把工作做到位。久而久之,包装班养成了日事日结,精益求精的好作风。

“班长人不错!”,”班长在,我干活踏实” , “这小子,就是行!”

面对着车间里一众人的赞叹,李世军淡然一笑:“我做的还不够”……、

实习编辑:郝 龙


上一条:【“走转改”系列报道】一位矿工妻子的深情演讲
下一条:【“走转改”系列报道】谁是最美丽的人--记下石节煤矿环卫班班长郭小莉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