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必须打破惯性思维
王晓锋
为切实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紧密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铜川矿业公司从五月份开始,在全公司开展了“加快发展、振兴铜煤”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这一活动是针对铜川矿业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意义重大。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就是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打破惯性思维,不拘泥于老办法、老思路,创新思维,勇于改革,大胆实践,锐意进取,推动我们矿业公司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从目前现状看,习惯于惯性思维,以惯例论事,凭感觉行事。在矛盾和压力面前迈不开步,开不了局,创新意识欠缺,动作不大,小富即安,小成即稳。这种惯性思维,往往从一个视角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只有一条思路,研究工作只有一种方案,处理事情只有一个方法,缺乏敢于突破的胆略和勇于创新的气魄。我们开展“加快发展、振兴铜煤”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其目的之一,就是为给习惯于惯性思维的人在思想上作一次动员,再行为上进行鼓动和激励。
思想决定出路,我们解放思想,就必须打破惯性思维,进行创新思维。首先要用崭新的思想观念去突破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一方面要清理那些不利于我们矿业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要不拘泥于习惯和传统,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建立符合加快发展的机制体制,激励企业管理者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激励干部职工少说“不能办”,多想“怎么办”。第三,树立“在位就谋发展之计,在岗就干发展之事”的意识,丢掉惯性思维,不为定势所累。也只有破除制约我们铜川矿业公司发展的思想观念的障碍,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发展能力。只要有利于矿业公司的发展,只要符合职工群众的利益,就要拿出开拓精神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断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解放思想要打破壁垒
王金芝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企业发展如有壁垒囿限,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解放思想,就必须打破壁垒,用智慧、用能力、用毅力,让思想成为流动的春水,灵动的门轴,为企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打破壁垒,要用智慧。当下,各种矛盾日益凸显,新旧思潮多元发展。特别是在集团公司二次创业、改制重组的关键时期,铜川矿业公司历经56年发展之后,对发展中的一些固有思维必须打破。要解放思想,打破壁垒,必须有所选择,正确取舍。其间,摒弃或弘扬,坚持或创新,都是一种智慧。具有智慧,才能保证结果的科学性,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取舍,以人为本,结合实际,在富余人员多、历史欠账多、不稳定因素多、自然灾害多,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压力大的情况下,变压力为动力,在解放思想的正方向上,转危为机,实现企业的超越发展。
打破壁垒,要用能力。多年发展,铜川矿业有辉煌的业绩,也有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究其原因,思想壁垒是行为所囿的关键所在。突破思想障碍,打破思想壁垒,必须与习惯成自然的“自我”作斗争,舍弃“旧我”,重塑“新我”,着眼全局利益,追求长远利益。这不仅是对解放思想的要求,还是对工作能力的考验。这种能力,来自于每个人的心胸气质,依赖于日常的学习实践,得益于严格的自我约束,是综合能力在解放思想中的具体体现。
打破壁垒,要用毅力。积沙成丘,集腋成裘。形成壁垒,非一日之功,打破它,也不会一蹴而就,必然要付出坚韧的毅力。今天,我们解放思想,打破壁垒,依然可能面临思想壁垒的抵制与阻碍,依然需要的坚强意志,需要滴水穿石的毅力。也只有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打破壁垒,才能提振思想,集中智慧,发动公司上下,积极建言献策,理性策划发展方案,为“加快发展、振兴铜煤”集结大智慧,谋求大发展,推动公司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解放思想要立足于实
范 月 孔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铜川矿业公司开展“加快发展、振兴铜煤”解放思想大讨论,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无论是坚定科学发展观理念、奠定科学发展思想基础、谋求科学发展思路,还是通过思想大讨论,达到观念大更新,作风大转变,工作大发展之目的,都必须立足于实。这个“实”就是实事求是、求实务实,就是我们历来倡导的敬业精神和优良作风。
解放思想立足于实,要戒空谈、重实学。在铜煤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我们从领导干部到职工群众,从上到下都要大兴唯实、务实之风。要克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克服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思想;克服急功近利、作风浮飘、蜻蜓点水、不深入实际的不良作风;克服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用讲话传达讲话的行为;克服一事当前,计较个人得失,习惯于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掩盖矛盾、报喜不报忧的不良现象。只有下大力气克服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树立起求真务实的作风,才能形成加快发展的氛围。要把学习作为领导干部的一种工作常态和工作需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静心读书,潜心钻研,深入思考,求实明理,丰富学识,提升修养,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把工作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和推动工作,增强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奉献聪明才智。
解放思想立足于实,要抓关键,谋实事。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无止境。发展是解放思想大讨论的立足基石,要发展就必须抓住关键点。一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干部职工创造活力,凝聚群众之心,围绕共同目标献策出力;二是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发挥自身优势,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方向,既立足于当前,又着眼于未来,以具有统筹兼顾和战略规划的举措实现企业的发展愿景;三是要认真发动群众,真心依靠群众,让群众清楚决策,让群众明确目标,让群众了解利益所在,让群众享受发展成果,引导群众鼓起实劲、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四是要以“三大治企理念”为指导,关注民生,解决民忧,化解各类矛盾,增加和谐因素,维护矿区稳定,以大项目、大决策、大举措促进企业大发展。
解放思想立足于实,要干实事,求实效。干实事就必须扑下身子,丢下架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要不断探索发展新思路,确立铜煤跨越新信念。求实效就是要牢记职责,心系群众,心系大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稳步踏实,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为企业发展做一番事业,为职工群众创造快乐工作、体面生活的良好条件。
经济发展与思想解放密不可分
康 建 国
回望改革开放走过的三十年,在总结中国共产党三次思想大解放历史中不难发现:1978年,当一篇署名文章打破“两个凡是”的神话时,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拉开序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触动姓“社”姓“资”时,第二次思想大解放逐渐深入人心;1997年,江泽民为“公”、“私”定论时,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稳步推进。认真梳理三次思想大解放的脉络可以看出,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从哲学理念上进行突破,它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打破个人崇拜,对旧的思想观念进行了转变更新;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在经济领域进行突破,它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打破了计划经济,推动了生产发展;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同样也是发生在经济领域,但重点在体制创新,它冲破的是姓“公”姓“私”的束缚,打破了所有制问题上的公有崇拜,是第二次解放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改革。而从时间间隔上看,从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到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中间相隔14年,第二次到第三次中间只有5年时间,这再次证明了正确的思路决定社会发展的出路,正确的思想保证社会发展的方向。历史的发展无可辩驳的说明一个道理:社会在快速的发展的过程中,一次大的思想解放,就可以拿出以往不敢想、不敢干的经济发展思路、方针和措施。
为什么20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对外开放要从广东等地开始,江浙沪地区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在遥遥领先于内地省市,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其主要原因在于岭南文化中的商业氛围和冒险精神比较浓厚,自古当地就有经商传统,有涌现企业家的商业氛围和培育冒险精神的文化底蕴,广东福建除了地理优势之外,在南洋以及海外还有很多广东籍、福建籍的经商华侨,他们不断与大陆进行文化、经济往来,逐渐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血脉文化”,这就更有利于思想文化的解放和培养对外来事物的热情与兴趣,一旦发动就更容易走向市场经济;反观江浙则没有资源优势,人均耕地面积很小,江浙人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闯、大胆试,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江苏苏南模式中的外资资本和浙江温州模式中的民营资本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两省成为了全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就是在不断解放思想中逐步明晰、发展前进。
编辑:刘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