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儿子问我恩格尔指数的问题,问我们家的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是多少,我粗略一算,说是40%左右吧,儿子惊讶地说:“咱们家是小康家庭啊”!“小康”这个词怎么就一下子进入到了我的生活?在我的印象中似乎离我很远啊!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从前的生活……
我出生在南方的一个小山村,1985年,随父亲来到了我在铜川的家,初到铜川矿区给我生活是:全家四口人蜗居在半山上自己盖的两间瓦房里,所谓的城里生活只不过是周围的人比我们村里的人多,论居住和生活条件还不如我们老家的八间大瓦房。父亲是普通的地面工人,母亲无业,全家的收入除每月基本生活费外,无所节余,一直过着紧紧巴巴的日子。
1996年我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了原三里洞煤矿工作,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是180元。1998年结婚,老公也是矿务局一个下属单位的职工。老公家在农村,我们结婚时没有什么像样的家俱,没有照过婚纱照,更没有房子,结婚仪式是在租赁的农民房里举行,整个结婚程序办下来,我们还欠了2200元的外债。1999年,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当时由于身体原因,需要做剖腹产手术,手术需要先垫付3000多元的手术费,我们东挪西凑地才把孩子生了下来。
2003年,铜川市实施棚户区改造,我们在当时的家庭月收入不到1000元的情况下,又举债买了二室一厅的房子。当时住进新房时基本上是裸居进来的,新房只进行了简单的铺地砖、墙体刷白装修,更没有添置什么新家俱。后来的几年时间,我和老公开始了艰难的还债历程,每月只能拿出一点钱用于日常生活开销,大部分的钱都用于还债。
2006年,我家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开始了“无债一身轻”的好日子。
2009年,看着一辈子老实本分、勤勤恳恳的父亲仍然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盖的房子里,我和老公商量,为父母买了新楼房。如今,我父母也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搬家那天,我父亲站在新房里,左看右看,客厅的沙发挨个坐,高兴的像个孩子,自言道:“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2010年,盘点我家中的变化,结婚时的所有家俱已在不知不觉中全部淘汰,搬回了时髦、新潮的新家俱,电脑、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以前,回趟老家看看亲人,因为经济能力有限,都是我的奢望,现在,出去旅游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眼看着周围的同事一个个都买了车,要不是我和老公有“车恐惧症”,恐怕买车的计划也正在实施中。
近几年,我家的生活正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不留神就步入了“小康”家庭,我家的变化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在过去是做梦也想象不到的。我家庭的生活变迁只是铜川矿务局下属单位千千万万个家庭中的一个缩影。铜川矿务局经过五十五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这届领导班子的远见卓识,提出让职工“快乐工作,体面生活”的宏伟愿景,使我们普通的职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作为铜川矿务局的一名职工,感到由衷的幸福!
编辑:鱼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