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积极开展团的思想政治工作,把青年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好、发挥好,这是企业共青团面临的重大课题。
创新是企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灵魂。新时期企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服务、服从和适应企业改革、改制、发展的要求,就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着力在理论、观念、内容、方法、机制、队伍等方面进行创新。
一、 树立科学态度,着力在理论上创新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员工的头脑,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既是企业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前提,又能保证企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偏离轨道。
能否发挥好理论的作用,关键在于企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重视和努力的程度。在企业内外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更有必要充分发挥在企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认识理论在指导实践中的全局性、方向性作用,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企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作为统领团的一切工作的主线。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国之道。因此,企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一定要把准理论的方向盘,以理论创新作为其他一切创新的基础。
二、适应形势变化,着力在观念上创新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观念创新,才能走出新路子。现时的思想工作需要的知识型、复合型、观念超前的人才,因此教育者本身必须先受教育。要适应形势变化,在观念上创新必须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努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适应转变。一些企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之所以不佳,重要原因在于工作缺乏主动性,出了问题做一阵子,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了“救护车”、“消防队”。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强化主动适应意识,主动适应形势,主动适应青年员工,主动适应青年员工的不同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青工心里。
二是努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向超前预测的转变。在主动适应基础上,对青年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超前研究,使团的思想政治工作与青年员工的预期愿望和心理诉求相和谐。
三、围绕中心工作,着力在内容上创新
生产经营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中心工作,企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围绕生产经营来开展,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主战场,才能真正发挥其鼓劲、服务、凝聚作用。
首先要围绕提高经济效益来做。企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采用多种手段和有效形式,向青年员工灌输效益观念和效益意识,灌输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等新的经济观念,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开展工作,要通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其次要围绕企业管理来做。企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严肃的内容贯穿于企业管理之中,要加强对青年员工的培训,平时开展各项的活动要密切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第三要围绕企业科技创新来做。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企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科技创新服务,企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带头学习和宣传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和新管理,通过恰当的形式和载体向青年员工介绍,使青年员工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四要围绕服务安定团结大局来做。企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青年员工,要善于发现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并采取得力措施及时解决,要善于掌握青年员工思想动态,摸准青年员工脉博,了解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在调查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寻找办法,努力做到吃透上边的,摸透下边的,化解矛盾,维护企业稳定。
四、讲究实际效果,着力在方法上创新
在方法上创新必须实现“两个转变”,抓好“四个探索”。
“两个转变”是:一是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新时期新形势青年员工的思想空前活跃,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依靠行政手段搞活动、作报告、造声势上,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针对青年员工的思想状况,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二是由单一“教育型”向多元“综合型”转变,立足于教育,辅之以管理,把思想教育与制度规范、法律约束、行政监督、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将教育内容和要求贯穿到法律法规、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各个方面,真正形成合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功能。
“四个探索”是:一是探索“兴趣引导”型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用兴趣引导青年员工接受教育。每个青年员工都有自己特殊的兴趣,在把握其兴趣的基础上,取得共同语言,既便于增进沟通了解,也有助于减少排斥和逆反心理。在“兴趣”的引导下,吸收受教育者的注意力,使其在自然、融洽的气氛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探索“需求满足”型的思想政治形式,在满足青年员工需求的过程中进行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应针对青年员工的不同需求,开展相应的工作,以走进其内心世界,拉进与受教育者的距离,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对下岗失业的青年员工首先应考虑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然后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教育。三是探索“快乐体验”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让青年员工在体验快乐中受熏陶。当人们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自己是一种思想管束和制约时,使会对教育产生隔膜,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收效甚微。如果把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放到一系列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体验的活动中,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有效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去,可以使受教育者在体验快乐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四是探索“群体感化”型的思想教育形式,以群体氛围促个体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个体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群众群体的影响,群体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对个体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放到群众环境中进行。通过群体仪式使受教育者受到感染。探索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规范化、程序性仪式,增强教育、感化的氛围,可以达到环境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的目的。
五、强调高效运行,着力在机制上创新
创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其效能需要一个良好的机制环境。机制创新包括:
领导机制创新:必须建立责权制相统一、相对称的领导机制。
预警机制创新:建立反应敏捷、运转高效的预警机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超前性和主动性,从而保证及时准确地掌握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
信息反馈机制创新:要建立健全青年员工思想心理反馈网络,及时把握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动态及利益诉求,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激励机制创新:要积极进行共青团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分配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强团干工作岗位的含金量和吸引力。
保障机制创新:企业党政要从资金和制度上给予保障。
六、把握关键环节,着力在队伍建设上创新
要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来提高团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对他们不仅培训学习党建理论、团建理论,而且要加强相关科学和理性的培训学习,如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还要加强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学习,把企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养成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合理配置人员。队伍创新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要借用市场化公开选聘经营者方法,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上岗制度,为优秀人才加入团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疏通渠道。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宽松的工作环境,用政策吸引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团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
编辑 鱼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