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好更快地发展煤化工
——访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炜
本报记者 陈继军 通讯员 孙鹏
去年9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煤化工列为产能过剩突出的六大产业之一;即将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又将焦炭等列为今明两年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从市场来看,甲醇、二甲醚、焦炭等煤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行业性亏损进一步加剧。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业界对于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疑惑重重。就此,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炜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不仅必须发展煤化工,而且要更好更快地发展煤化工。”华炜认为,我国是一个贫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2009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2%,2015年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将达900亿立方米。如果没有煤基燃料和煤化工产品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的供需缺口将更大。虽然可再生能源今后会得到长足发展,但绝对量有限,无法替代煤在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而且,我国发展煤化工产业长期积累形成的技术基础非常雄厚。目前,我国拥有煤化工领域的所有产品和技术,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加之国内煤化工资产规模高达数万亿元,使得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基础十分牢固。此外,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煤化工,实现煤的就近转化,也能促进其经济发展和就业,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华炜就我国煤化工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应加快技术升级,对已经成熟的煤制合成氨、洁净煤气化、煤制甲醇、干熄焦等技术,要继续提高和改进,使相关装置能耗更低、技术指标更先进;第二,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对于煤基多联产、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技术,应尽快形成二代、三代技术,并由国家统一规划,逐渐实现产业化。第三,对于煤炭地下气化、二氧化碳捕获加氢生产甲醇等前沿技术,应加大研发力度,为产业化作好准备。第四,要加快精细煤化工产品的开发,不断拓展甲醇、二甲醚、甲醛、醋酸等煤化工产品的新市场。第五,要建立煤化工技术支撑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不断遴选先进实用的煤化工技术,及时出台、更新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支持煤化工产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至于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甲醇、焦炭等子行业,国家应严控新建项目,核查并取缔那些不具备条件的煤化工产业园区,整合县市级以下工业园区。坚决遏制随意布点、随便建区和重复建设。”
华炜还指出,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鼓励由大型国有企业牵头的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兼并重组。这种通过等量置换的方式进行的兼并重组,既不会增加新的产能,还能借助大企业的技术、资金优势,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通过集约化、集团化经营,对“三废”集中处理和利用,实现高碳产业的低碳发展。如,2008年,陕西煤化集团利用政府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的时机,重组了韩城地区5家焦化企业,通过置换落后产能,建设了年产500万吨焦炭、60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13万吨炭黑、10万吨苯加氢等焦化一体化项目,并采用干熄焦、PDS氨法脱硫、A0/AO污水处理流程等国内先进技术,实现了“三废”的全部回收利用,年节能40万吨标煤,减少二化硫排放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