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2010年3月2日第11版
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陕煤化集团煤里“淘金”增收有道
徐宝平 段新民 贺韬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其煤炭生产能力将达到1亿吨。在煤炭产量增加的同时,该集团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煤里“淘金”,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块煤和洗精煤的比重,增加销售收入和减轻运输、销售压力
在陕北榆林地区,块煤作为生产兰炭 (半焦)化工企业的原料,市场销路好,价格每吨要高出混煤100元左右。陕煤化集团今年在榆林地区有4000万吨以上煤炭产量,该集团要求榆林地区所属的煤矿必须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块煤的生产比例,力争产销块煤1500万吨,保证集团整合的兰炭企业生产需要和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由于块煤可以就地销售,这样在增加销售收入、增加利润的同时,也可以大大缓解该集团在陕北的煤炭运输销售压力。
对原煤进行洗选加工,发展洁净煤既可提高煤炭质量和利用效率,又可减少运力资源的浪费,促进节能减排,还可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增加经济效益。陕煤化集团已有的洗选能力已经达到了4000多万吨,该集团将充分发挥好现有的洗选能力,使今年洁净煤的销售突破1000万吨,并力争在两到三年内,把洁净煤的销售由现在的不足10%逐步提高到60%以上,以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积极推进运输销售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稳定煤炭价格和降低运输成本
在煤炭销售方面,该集团积极推进销售转型:市场开发由户多量小的小用户向长期稳定的大客户转变;购销合同由短期的年度合同计划向中长期购销协议转变;销售模式由传统粗放松散型向现代化信息化精细服务型转变。去年底该集团与省内电力企业和省外六大发电集团等重点用户签订了三年中长期煤炭购销协议,省内总量6760万吨,省外总量2.4亿吨,使大客户供应量达到重点电煤总供应量的70%左右,初步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煤炭购销关系,提高了市场集中度和竞争力。
去年,该集团下属的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在陕北地区实现了专业化统一销售,不但保证了陕北地区产销平衡,还创造性地与其他煤炭企业置换煤炭60万吨,每吨节约中转费用58元,全年节约中转费用3500余万元。目前,该集团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煤电路港一体化运营模式初具雏形,初步形成了陕煤多元化运输大通道,将逐步破解运输“瓶颈”制约,实现供应链效益最大化,使物流产业成为陕煤化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利润源。
在发展煤炭、煤化工产业基础上,积极促进多元发展
该集团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每年新建煤矿的投入和各矿井的装备投入、材料消耗有上百亿元,而在集团内部就有专业生产煤矿采煤机、掘进机等煤矿装备的西安重工装备制造集团公司,从事矿建、土建、安装等建筑施工的陕西煤业化工建设(集团)公司和从事民爆器材经营、招投标代理、工程监理、大宗物资采购的陕西煤炭物资供应公司,此外,集团公司所属老煤炭企业在历史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多种经营公司,生产的产品有矿用产品、建筑材料、劳保用品等。陕煤化集团从促进集团公司内部优势产业快速做大做强和保持老企业稳定、实现振兴发展考虑,今年2月初,举办了内部产品与服务协作洽谈会,集团所属的19个单位参会,其中17个单位、46个厂家的210种产品和服务参加的此次展览,会上签订合同81份,签订框架协议61份,涉及总金额80多亿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内部协作的开展,必然增加该集团销售收入和利润,更重要的是,这将有助于发挥集团化优势,进一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激发内部相关产业的发展活力,并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