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公司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新闻 - 公司要闻
东坡矿在“严冬”中奏响安全发展的凯歌
作者:王金芝 刘伟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8-09   点击次数:
分享:

8月如火,而煤市一片“严冬”,渭北黑腰带渐趋萧瑟。但东坡矿不仅实现了安全生产三周年,还开创了安全好、生产好、经营好、管理好、效益好、企业文化好的“六好”局面,在“严冬”中奏响了一曲安全发展的凯歌。

3年,1095天,不仅是一种责任的担当,更是勇气与困难的较量、锐气与挑战的对决,是坚毅、执着在煤海中发出的嘶吼与呐喊……

矢志崛起 激发正能量

2011年10月,煤市趋寒,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对的是“三多三少”矿情。建矿40多年,历史欠账多,富余人员多,经营债务多;一线职工少,安全投入少,矿区建设及职工培训投入少。同时,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生产条件异常困难,面临安全、稳定、企业改革等重重困难。如何在低谷中寻找突破点,开创一条砥砺奋进的崛起之路,是新一届领导班子亟待探索和破解的重大实践命题。面对困难重重的现状,新班子立下了“一心为公、公心办事”,“坚决实现安全零目标”,“不为落后找理由,只为困难想办法”的铮铮誓言。

“企业在任何时候都要珍惜生命,关爱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让职工在生产中免受伤害。”东坡矿矿长郭全营说。

从那一刻,东坡矿把“安全第一”摆在了“绝对权威”的位置,将安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影响一切”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

往事已如烟,当年中干会的场景和细节,一面在东坡人的记忆中渐渐模糊,一面又因为荡涤了所有死亡而渐渐被神圣。每年的8月2日,就成为东坡矿的动员日,每年的这一天都是全矿2000多名职工安全生产、平安幸福的“辞旧迎新”。

走进东坡矿,湛蓝色的玻璃幕墙正对八个大字“安全为天 质量为本”。八字环视矿区方圆百里,见证着1095天的昼夜忙碌,寒暑不歇;也见证着无工亡,无重大生产、设备事故的纪录,在一天天延伸。

“安全为天 质量为本”,震慑矿区、掷地有声……

三年来,秉承着“安全第一”生产方针,该矿修订制度,强硬执行,出台了安全分析会制度,将4:3:3结构工资中生产4、质量3、效益3,修改为安全4、质量3、效益3;制定责任事故倒查追究等100多项安全制度,涉及安全的制度条款一时成为矿井各项制度改革中面积最广、条款最多、考核最严、落实最细的制度。先后撤免20余名干部,坚持周一晨会、周二井下检查、周三安办会、周四地面检查、每晚安全分析会等,遏制“三违”,倒排隐患,严细责任,安全生产实现“零”目标,质量标准化进驻公司第一集团军,创出了历史最高年产纪录,煤质保持在4900大卡以上,产销平衡,被评为陕煤化集团质量标准化先进矿井、中国能源化工企业女工协管先进单位等。

雷厉风行 传递好声音

穿越一条布满荆棘的路,注定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矿长郭全营、党委书记李新中“不为落后找理由,只为发展想办法!”“水流一注,气出一孔,一心为公,公心办事”的话语掷地有声。随之便用雷厉风行的好作风,传递出严抓安全的好声音。

3年前,因为习惯性违章而被停工学习长达7天的综采一队职工王军栋,对安质科的处理措施一度耿耿于怀,逢人便说:“有必要吗?”当安质科岳峰找他谈心时,王军栋窝着火,“钱也扣了,话也说了,你还来这一套,你有必要吗?”

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坐在王军栋身边的工友们都不笑,只是点头。其实,每一位东坡矿的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故事,他们更认同于在这个故事背后所包含的对于“安全生产”无限敬意。

现在,王军栋是东坡矿综采一队的副队长。他说:“当我真的明白,安全两字有着无限内涵,有着无穷意义的时候,我才明白当年岳科长苦口婆心、三番五次,很有必要。”

综采一队承担全矿50%的原煤生产任务,每天下井的100余名职工是8个采掘区队中人数最多的。平安来、平安回,其间都要经历工作面顶板、断层等极端恶劣的地质变化带,稍有闪失就会造成事故。现在,每一班都有和王军栋同样感受的带班“把关人”。

每班乘坐人车,“核定多少座位,就坐多少人,多一个都不许上车。”“宁可多跑一趟,也坚决不能超员。”

“通融一下吧,这样死板,有必要吗?”现在,轮到王军栋被“质疑”了。他说:“这太有必要了,对安全苦口婆心,才能做到付出‘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

为什么有必要呢?王军栋就举超员的例子,“超员就有人没有座位,没有座就要和别人挤,挤在一起就要说话,就不能休息。都是倒班工人,有的还是夜班,近一个小时的路途,不休息影响自己的工作状态;路途上说话影响其他人,工作面环境复杂,百分之一的疏忽造成的就是百分百的事故。”

正是一次次挑战“没必要”的麻痹,一次次坚守“有必要”的执着,东坡矿在工亡、重大生产设备的记录本上,自豪地填上了大写的“零”。

“事故零纪录,就是上班的每时每刻,就是每分钟的60秒。”掘三队的职工蒋宝山,习惯用“秒”来表述“系统安全”、“本质安全”的理念。而他的这一习惯,与刚刚执行“一岗双述”时的从“不习惯”到“习惯成自然”的经历有关。

那时,全矿深入推广“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获得公司“双述能手”荣誉的蒋宝山由衷开怀。但到了岗位上,却依然时时处处“不自在”。上班一分钟,师傅要盯着他60秒,“这个地方怎么站,那个流程怎么交接……”事无巨细,纤毫毕现地都要一一讲到,而且是一件事情多次讲、反复讲;请假外出几天,回来销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复工教育,等于再参加一次入职培训。

渐渐地,蒋宝山开窍了,从一知半解到胸有成竹。“安全不仅是层层不脱钩、环环不脱节,更主要的是要在任何时候,都能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法则,在东坡矿得到了普遍认同。在蒋宝山看来,生产过程永远是动态的,随时随处都可能出现危险,现场坑、孔、洞繁多,移动、转动等作业中危险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但是,只要多看几眼就能多发现一个危险点,多一句话、多一个动作就可以保护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人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一颗关爱之心去关心他人、爱护他人,提醒他人随时注意安全维护生命,就能建立起全员的防范系统。

现在,蒋宝山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双述能手”,每年的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上,他都代表职工进行安全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词中,代表着东坡矿职工的心声——“我要安全!”

笑傲“严冬” 续写新篇章

东坡矿,3年的安全生产,笑傲严冬,开拓创新,用5条措施书写出安全生产不断延续的赞歌——

安全为天,永不动摇。“安全为天”是机关大楼正对的4个大字,右侧同样是4个大字:“质量为本”,这8个最普通、最平凡的汉字,在东坡矿意味无穷。

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第一”?有人说:“在企业生产、效益、进度与安全生产发生矛盾的时候,谁能做到安全第一?”毫不讳言地说,东坡矿做到了。

东坡矿的职工同样实行绩效工资,但是,安全要占工资考核的40%;同样,还有一项更为严格的规定,不管产量多少、进度多快,出现生产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当月绩效考核为“零”。职工们说:“这项规定意味着,产量高低、多干多得,但是要把工资平平安安挣回来才是真本事!”新的4:3:3制度,成为了安全生产在思想观念的改变,行动上的推行和工资上的体现。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发展”的安全文化在矿区悄然绽放,由此衍生出的“形势任务宣安全”、“家属下井嘱安全”、“温馨东坡矿送安全”、“团员青年强安全”、“质量标准化促安全”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十张名片”。

完善制度,执行到位。该矿安质科罗列了一份与生产安全技术标准有关的 “清单”:除了厚厚的30余本涉及采矿、爆破、排水、灭火、通风的工艺安全规范文件外,该矿自己制定的日常管理制度和专业安全管理制度50余个、辨别生产作业中的危险源2000余个、设备安全技术标准上万条、设备维修安全技术及作业标准80余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50多个……

透过这份尚没有写完的“清单”,不难发现对于该矿2000多名职工来说,平均每人面对的安全标准、制度都多达100多项,不要说熟记在心,仅仅翻阅一遍,都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但是,走进一线的工作面就会发现,职工们至今仍然在不断摸索总结各种安全标准和制度,每个作业区、每个班组都有新近提炼总结出的安全规程,甚至每个年长的师傅都在“发明”着自己现场管理和现场安全防范的“独门招数”。

面对一些“小伤小痛”,在东坡矿就是迈不过去的一道“槛”。本人要分析、同组的职工要反思,班组会要剖析、区队的安全分析会要总结,非要把不可能预防的隐患排查掉、控制住。

安全管理的制度不断在修订、完善,安全隐患不断得到排查和治理,每年都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生产实际开展反违章检查。安质科就曾根据职工表现,观察、分析、总结出在安全生产中最易导致违章出事故的“安全隐患人”,分门别类,划分出了“违章、粗心、马虎、侥幸、蛮干、迷糊、疲劳型”7种不安全人。班队长及区干部分别与其结为安全包保对子,采取针对性帮教措施,实施“一对一”的安全包保帮教,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了各岗位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和权限,细化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标准,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使每个员工清楚自己在每个工作环节、在每一个工作场所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确保人身伤害事故为零。

层层确认,人人有责。“如此多的规章制度,职工能记得住吗?”东坡矿的回答是:“在制度上我们并不追求大而全,追求的是在对关键时间段、关键人员、关键部位、关键作业的安全预防,使职工在作业中避免一切伤害。”

“仅仅有了观念和行为还不够,还要保证生产中的每一个行为都能在‘安全确认’后执行。”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套完善的安全确认制度,从矿领导到职工,人人都是生命保护的“立法者”、“执行者”和“监督者”。

没有安全确认不能通车、通电,没有安全确认不能交班、接班,从矿长、分管不同工作的副矿长到区队长、班组长再到每一位职工,都建立了安全确认制度,任何人没有安全确认不能上岗作业,任何设备未经安全确认不能运行,任何时间未经安全确认不能开工……

在东坡矿,职工都是“一岗双责”,“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每位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是一位无处不在的安全员;每个人、面对每项工作实质上都是在为安全“立法”,为保障自己的生命、同事的生命“立法”。而这,才是避免一切伤害实现“个人零违章、操作零失误、设备零缺陷、现场零隐患、管理零漏洞、安全零事故”的“秘笈”。

培训教育,扎实有效。“职工缺什么、我们补什么”。该矿的职工安全培训,从上级安排培训转变为自主安排培训,从发生事故后的事后培训转变为事前预防培训,从集中脱产培训转变为岗位实施培训,从单一授课培训转变为岗前培训、岗位练兵、案例教育、观摩学习、分析讨论、预案演练等多种方式,培育员工一专多能,争做安全型、知识型、技能型的复合人才。

各类安全教育培训都有一道“考试关”,按照上级安全教育不合格下级不接收、下级安全教育不合格受上级监督考核的原则,形成上级对下级负责与下级对上级负责相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职工安全教育模式,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知识、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安全常识和危险源辨识知识与企业的现场管理实际结合起来,常年在职工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培训,使职工人人成才、人人成为“安全管理专家”。

事故隐患,坚决整改。在东坡矿,每一次发现事故隐患,几乎都会开始一次针对职工个人和设备的整改。

“失误,谁都难免,罚谁,谁都不痛快。”罚款不是目的,辩证的执行。渣车掉道,司机着急,利用三角叉将车拖上轨道。一查制度,此事属于违反“红线”,当月处罚500元。但是,另一则关于责任人的信息反映到区长、矿长——这名职工家庭负担重,处罚是否不尽人情。

“处罚是手段,不是目的。”很快矿领导想出了一条“辩证”处罚的办法。连续半年无违章记录,罚款返还给这名职工。

不把处罚作为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而是更倾向于通过工程措施、制度措施、管理措施、教育培训措施等方面的持续改进,让每一位职工积极主动地充分参与,形成更为有效的安全防范氛围。推行矿、区队和班组“三级”隐患排查治理。除了矿级安全检查外,区队也全力推进安全整改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确保不让任何设备、任何人员存在任何“带病运行”的隐患。仅在去年,就查出了事故隐患2000余条,整改率达到了99.48%,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也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

3年来,东坡矿的安全管理从“人治”肃安全——“制度”管安全——“长效”抓安全逐层递进,开创出了“六好”局面,也将不断续写出安全生产的新篇章。

编辑:郝 龙


上一条:铁运分公司瞄准目标多点发力稳发展
下一条:公司召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暨第三环节部署会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