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 匠心铸陶然
——东坡煤矿选运系统改造掠影
上世纪80年代,铜川矿业公司东坡矿改扩建,形成了新的选运生产流程,却因资金、技术等问题,闲置至今。
21世纪的今天,简易、落后的生产工艺流程,将大量沫煤与块煤运往矸石山,堆积自燃。由于煤种含硫高,不仅烟雾弥漫,污染环境,刺鼻的气味,也令周边住户怨声载道,环保局多次提出严重警告。
改造选运系统,一直是铜川矿业、东坡矿党政的一件心事。但真的实施,并非轻而易举。尤其遭遇煤市“寒冬”,“要多难有多难!”
“不论多难,环保都是一等一的大事;不论多苦,我们都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公司党政果断决策。
“用感恩的心,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用辛苦指数,换取矿区职工家属和周边百姓的幸福指数!”今年5月份开始,东坡矿发出改造动员令,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跨世纪战役。
“让忧患终结”
铜川,被誉为“渭北黑腰带上的明珠”,其所辖15所重点煤矿,无异于明珠之“萤石”,东坡矿便为其中一颗,选运区则是“萤石”的基本构件。
选运区由主楼、副楼、手选楼和一条580米排矸道构成。主楼南北横陈,内设原煤提升系统和筛选系统。手选楼内设块煤外运系统,东西纵横;副楼内设混煤外运系统,由南北走向楼层和东西走向运输斜巷组成。
上世纪80年代,副楼三号栈桥、手选楼支护群已出现裂隙,简单加固后,又呈现多处裂纹,成为较大隐患。后来,引入新流程,却未能投入生产。而长长的排矸道,横亘于矸石山中心位置,不仅露天扬尘,也曾引发人身安全事故。楼内选运系统的设备,更是陈旧、落后,工艺流程造成大量浪费,虽经多次“手术”,都差强人意。特别是其所造成的矸山易燃问题,更是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治理的直接挑战。
“不忧不惧,方为人之本色”。铜川矿业公司没有退却,东坡矿积极响应,深度思考着:煤炭市场持续低迷,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资金哪里来?要改造就要停产,生产接续怎么办?涉及专业较多,技术难关怎么突破?现有资源有限,改造质量怎么保证?他们一次次深入现场调研,一次次坚定决心:“保护环境是企业责任,是责任就得担起来!”于是,找图纸、提建议、想设计、看现场,一个方案刚完善,又被新的数据否决;一个决议刚产生,又被新的问题质疑。可共同的决心坚不可摧:启动选运系统改造工程,让忧患在2013年终结!
铁肩担道义
一个决心,就是一份担当。高效担当,靠的是实力和实干。
资金难,公司压缩各项开支,从安全专项资金中划拨500万,开辟资金绿色通道。
接续难,强化接续技术含量,精细工期排序与工作流程,保证“磨刀不误砍柴工”。
技术难,委托专业设计院实地勘察,宏观设计,确保工程质量。
“万事俱备,就看东坡矿的了!”经过前期筹备,公司党政为工程定调。
9月15日下午3点,紧张有序的动员分工后,全矿一盘棋,正式启动选运系统改造主体工程。
改造系统,副矿长刘剑、副总李满平盯在现场,寸步不离,组织机修厂、选运区、机电车间、建安队骨干,拆除主楼与手选楼,再将原煤一号皮带上半段拆除,利用曾经废弃的地下暗道,重新铺设其中,增设一部20余米联络皮带,沟通一号与三号皮带机。又恢复五号煤仓上闲置多年的振动筛,变原一号煤仓为块煤仓,加设150立方米新煤仓。又使用原系统拆下的振动筛,建成了二次筛选系统,完成了多项革新技术。
改造配电点,将14个分控点变为4个集中配电点,刘矿长要求:“自己动手,全部用咱们自己改造的旧绞车开关!”副总李满平迅速组建机动小组,指定动力科长郑建喜为主要负责人,动力科骨干石伟、刘涛全力配合,“必须保证保量”!
改造系统集中控制,引入PLC集中控制系统,矿领导多次召开专项攻关会,生产矿长龚永安盯牢每一个环节,机电矿长刘剑、总工程师姬存斌、采煤矿长白晓增、副总李满平等,泡在现场,连续督战,逐步解决降压过大、凌乱线路调整等难题。
秋季微冷的改造现场,黑色的面孔流满了汗,渴了,喝口矿泉水;饿了,抓起烧饼大口吞咽;累了,坐在皮带上手脚不停,每一个接线点、每一处管路架设、每一道技术难题,刘剑、李满平等“技术权威”,不厌其烦手把手教给职工,现场示范操作。建安职工协调推运,满脸满身都是黑;机修职工,钻在溜煤斗里,一干就是一整天;选运区刘振玉,趴在改造皮带旁,胳膊累得抬不起来擦擦汗……
火热的检修现场,一个人就是一首歌,一个场景就是一场洗礼,黑脏忙乱的选运区,无声地高扬起忘我、崇高与责的红旗,无数个铁肩仿佛无数道壮美的壁垒,令人无法不仰望,也无法不荡气回肠,两眼湿润。
匠心铸陶然
冰心绘蓝图,匠心铸陶然。不论多么普通的人,只要心怀责任与担当,他的身上就会焕发崇高的色彩;不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独具匠心认真去做,收获都会比期望更多。
9月30日,为期15天的改造工程全面告捷。经过5天试运转调试,“全部合格”! 夜以继日的劳累,不仅对全矿机电管理和职工技术素质是一次大锻炼、大提高,也换来了矿区处处的陶然而笑。
再看选运区,副楼与手选楼夷为平地,变成了偌大的储煤场,储煤量由4万吨增加到了6万多;相应系统,大部分进入地下暗道;80年代以来闲置的工艺流程,全部得到了合理使用;彩钢支架架设的楼群与栈道,整齐夺目,与洗煤厂楼群交相辉映,令人感叹:“半月时间,变得不敢认了!”
走进新安装的集中监控室,整个数字化系统运行赫然在目,所有选运流程实现了集中控制,24个摄像头、24个启停点由网络联接,将整个系统运行实况直接发送到电脑控制的大屏幕上,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配备的语音装置,也使监控者能够和各控制拦截点形成语音通话,通知人员处理问题。而原来所需的11名工作人员,也减为5人,负责分片巡检维护、清理卫生,不仅为下一步实现无人值守奠定了基础,也跃然成为铜川地区先进的选运系统。
主楼,屹立出留存建筑的唯一性,整个系统拆除了3条皮带机,增设3条,变得合理而流畅。原3.2米的震动筛,加长到了5.5米,沫煤回收率明显提高;新块煤仓投运,变每班频繁外运为每天集中外运,节省了大量时间和劳力;原落地煤二次入仓问题,也随着系统改造而解决。尤其是新增设的二次分选系统,将原来扔弃的沫煤与块煤全部筛落,每天可至少回收50吨以上,形成了新的效益增长点,彻底避免了扔弃煤自燃现象。
如此一来,再看大改造带来的大改观,曾经困扰矸石山多年的矸煤自燃烟雾已经无影无踪,难闻的硫磺味也渐行渐远;曾经弥散煤尘的排矸道,已被彩钢支条封闭起来,美观而安全;曾经凌乱的地面建筑,变得整齐划一,与毗邻的洗煤厂交相辉映,展示出现代化矿井的崭新形象;曾经落后的工艺流程,已经进入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范畴,各种隐忧荡然无存;曾经罕见人迹的矸石山,也引来了一拨拨散步的人们。明年,还将在选运区建设储煤场抑尘网,装设电子喷雾,逐步进入清洁生产时代,环境治理一定会更上层楼。人们感叹:“矸山变绿了,天蓝云白了,太好了!”
“环境人人,人人环境。”公司党政感叹:开展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就要站在利党利国、利于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干事情,就要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站在跨世纪的时代节点上,再看东坡矿选运系统改造工程,我们相信,强企之路将伴环保之路越来越远!越来越好!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