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坡 人
李志科
东坡人,是一个对生活有着坚定信念的群体。以至于每一个现在是、过去是这个群体里的人,都为自己是东坡人而引以自豪和骄傲。
我是1973年底到东坡矿参加工作的,在矿上干了二十八年。期间在采掘一线、准备队当过工人,也在机关干了几个部门;做过党务工作,也直接做过企业管理。二十八年在东坡矿的经历、矿区的山水草木、人情世故、人的精神和情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记。
今年十月矿上要过四十岁生日,矿上发了征文启事,同志们也约我写点东西,我回忆二十八年在东坡工作和生活的一幕幕情景,心中蓦然浮现出九个字,好象才能对东坡人做一个较为忠恳的评价,也好象才能对得起我的那些领导、师傅和工人朋友,这就是:重感情、讲义气、有精神!
重感情。73年我高中毕业通过社会招工到东坡矿参加工作。我是一个农村娃,家里姊妹多,日子穷,我是怀着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满腔激情和立志为父母、为家庭承担的一份责任,以及同学和朋友们的一份厚重期望来到煤矿的。一到煤矿,立即被沸腾的矿山和煤矿干部职工的热情关爱所包围。以至于短短的七天学习班之余,我就爬在床上写了一篇广播稿,反映我和我们新工人受到的感动和激励。之后二十多年,我在井下攉煤打柱搬溜子、在机关当干事科长干工作,曾有难以数计的区队干部、班长、工人师傅、机关老同志、有学识有志向的同志,手把手帮我教我干活,心贴心给我指点前进方向和道路,逢年过节单身宿舍几盘菜、几瓶酒工友们可以凑乐几个小时,也常被师傅们骂着叫到自已家里吃个温馨饭,相好的朋友、同事也常从家里带来好吃的给我以温暖。最感动人心的是,那时不论是谁,家里有困难、个人有个头疼脑热,或是谁受点伤,工友们便主动出来,这个拿点粮票、钱,那个给送水送饭洗衣服,好象这些人在一个家庭里生活。以至于谁调出煤矿,不是有工友去看他,就是他常回矿看大家,多少年都忘不了这个煤矿情结。记得在我任党委书记期间,有位办了退休手续的师傅,因为大半辈子单身生活养成的习惯,回到家乡反倒因和家人不能和谐生活,一气之下又要回矿上住单身宿舍和工友们一起生活。当然我们在安排好老同志在矿的生活后,仍然劝他回家安享晚年。象这位师傅一样的好多工友对矿山的深情,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讲义气。我说的这个义气不是江湖之情,而是从本质上反映出的朴素与真诚和坚定。我初到矿上,有个工友会几套拳脚,不知听谁说我像个习武之人,多次约我非要比个高低不可;那时矿上下井出勤管理严,上不够规定班数待遇有不小的差距,工友们谁有个小病小事,便想到要找个朋友替班,或者不愿到一班而想到二班去上班,就有不少工友给他合计要帮这个忙;那时候讲革命讲传统讲的多,工友们爱憎分明、立场坚定、有侠肝义胆。谁错了不认错,大会批小会讲,硬要把你拽过来不让你犯错误,即使班长区队长骂人或批评错了,大家也敢站出来维护尊严,但工作和生活却从不马虎。有一年秋天,连天阴雨使好多矿工自建房子损毁,时任矿长不顾自己要受纪律处分的威胁,批了坑木厂的木料让职工重新建房,全矿职工为之感动。还有一件事让我至今想起每每激动不已。我在炮采区队工作时一位师傅讲,同班一位老工人在摩擦支柱面的老空区放顶时,不慎被大面积垮落的矸石埋了大半个身子,当时高悬的空顶还在不断冒落矸石。有一个姓胡的老班长发现后,迅速组织大家抢救。大家冒着生命危险,对上控顶对下抢扒石头,那位工友的一条腿仍被死死压住。看着大片悬空继续掉落的矸石,那位工友大喊,老胡,砍了这条腿,让我留条命,好和大家继续在一起!工友的喊声、工友们的感情,感动了那个空间,最终大家硬是把那位受伤的战友抢救出来。就是这种情感,就是这种生活和工作氛围,让东坡人凝练了一种崇高的品质和气节。这种品质和气节,始终让至今仍在东坡的人和天南海北的东坡人,只要一见面、一说话,一个电话、一个问候,都觉得仍象自已的兄弟姐妹一样。
有精神。到东坡工作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建矿初期,我曾仔细多方了解,大约有二十五个省市的籍贯。这些人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有军人,有大中专毕业的文化人,也有全国支援大西北的专家和技术工人,还有只上过小学三四年级甚至目不识丁的年轻人。就是这样多元文化、多种思想、多种身份组成的群体,在党和革命事业的教育熏陶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号召下,结成了一个坚不可摧、富有朝气、有坚定信念和奋斗精神的群体。就是这支队伍,把建矿只有三十万吨能力的矿井,通过几次改造形成一百万吨的能力;就是这支队伍,率先把小窑式的管理提升为机械化矿井;就是这支队伍,经历了严重的水患、瓦斯、断层以及“三边”建设留下的隐患磨难,却创造了大断面岩巷月进全国纪录,全国煤矿十二个优胜矿之一,全国煤炭系统文明矿,全煤系统纪检工作、全局和全市党的建设先进集体荣誉,并有多人获得省部级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全国人大和共青团工作会议代表,其中张彦生、赵民功、李志民等人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我于2001年离开东坡调到局里工作。近十年来,每一次回东坡,看到矿上和全局一样发生的变化,都十分欣慰,每一次见到东坡人,我始终觉得我和我的工友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我想念东坡,热爱东坡,不会忘记东坡。我将永远为曾是东坡人而自豪!
编辑:鱼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