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位于子午岭南麓的铜川矿务局的下石节煤矿,近日,记者随同铜川矿务局组织的“省市媒体矿山行”来到该矿,看到矿山周围青松林立、和风洗面,号称为铜川矿区最大的绿化广场——心怡广场喷泉绿草,昔日被称为煤黑子的矿工衣着整洁,在广场上休闲地散步。一名矿工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煤矿工人已经成为当地体面的工作之一。
铜川矿务局下石节于1980年2月18日正式投产,是国家一百对高产高效矿井之一,全国“双十佳”煤矿,全国煤炭系统文明矿。设计能力为年产90万吨,井田面积13.2平方公里,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747亿吨,可采储量1.27亿吨,30年来,下石节煤矿为国家生产原煤2593万吨,实现工业产值33亿元,上缴利税2.47亿元,企业总资产达到了3.16亿元。
据该矿宣传部一工作人员介绍,过去几十年,矿工们大都是住在自己搭建的窝棚里,生活条件差,加上过去生产条件差,煤矿事故不断,煤矿工人成为当地人最底层的职业,煤黑子的称号由此而生。
近年来,该矿不断投入资金,加强职工生产和生活条件。先后建成了饮水工程、温馨小区、欣怡广场、职工食堂、污水处理站及三栋插建楼等工程,装修了办公楼、工人文化宫、离退休活动中心、职工公寓、职工澡堂、医院等场所,完善了配套设施,使职工家属的工作、生活环境得了很大改善。该矿从强化安全管理入手,团结和带领全矿干部职工对矿井进行了安全技术改造。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监测监控中心、2号风井、智能灌浆站、注氮系统、瓦斯发电厂以及四套瓦斯抽放站等安全设施,对运输、供电、通风、排矸等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生产装备水平和安全条件得了到大幅度提升,走上了管理制度化、生产规模化的科学发展道路。
该矿党委书记李国碧调侃的说:“以前矿上大部分都是农民合同工,现在机械化程度高了,工人大多都是对口专业的大学生。进煤矿工作还要走后门呢!”
编辑:刘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