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煤炭市场不稳定因素以及矿井生产布局调整,安全压力增大和因材料、配件价格上涨等带来的经营管理压力,特别是要面对进一步稳定职工队伍,稳定职工收入,稳定矿区形势的巨大压力,玉华煤矿党政领导班子在新的一年,以公司“三会”精神为动力,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积极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全面落实矿业公司总体部署,强化安全稳定“双零”目标管理,稳定煤炭产量,狠抓提质降本增收,深化党建工作创新,推进文化强企工程,着力保证和改善民生,以高昂的斗志,吹响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矿区的“集结号”。
该矿在努力实现新的一年目标中,锁定安全稳定“双零”目标不动摇,杜绝重大涉险事件和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努力向煤炭产销240万吨,掘进进尺10000米,经营利润2亿元,职工收入不降低的目标奋进。积极推进质量标准化“112”精品工程建设,创建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确保民生和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为创建全国煤炭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矿井创造条件。
该矿一是着重抓好安全“零”目标管理,突出“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抓好后沟风井设计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实施好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和改造。应用“三相泡沫”等技术,做好以1418工作面和2406工作面为重点的防灭火管理。进一步加大抽采力度,开展好二盘区瓦斯预抽工作,提高瓦斯抽采率,巩固和提高瓦斯“零超限”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安全质量达标工作,着力打造“112”工程,建成892大巷标准化线路,1418、2406精品采煤工作面,2405运顺、灌抽巷两个精品掘进头,创建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扎实开展好以1418工作面为重点的防治水管理,做好地质灾害超前治理。加强应急救援管理,建成并投运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加大安全问责力度,严格重大涉险事故问责,扩大事故追查范围,加大经济处罚和行政问责力度,促进安全责任落实,杜绝事故发生。二是科学组织生产,做好生产接续,抓好1418工作面后期设备检修和放顶煤措施的落实,提高顶煤回收,多出煤、出好煤。五月下旬要组织好2406工作面初采初放,合理安排推采进度,切实做好原煤产量稳定。加快第二回风巷开拓、二盘区中央水仓进度,组织好2405工作面外围巷道施工,确保“掘、抽、采”平衡。提前着手2406工作面支架、设备入井和1418工作面回撤工作,精心组织,按期完成安装和回撤任务,确保工作面正常衔接,做好原煤生产接续工作。加大机电运输设施改造力度,改造副井变电所,安装井下架空乘人装置,适时更换主斜井皮带。更换副井主排水系统管路,实施矿井电压升级改造和主立井提升系统恢复等工程。三是加强成本管控,推行以定额管理为手段的成本管理,落实材料、配件、电力等指标控制制度,严格考核兑现。控制和压缩公务用车、业务招待费等支出,将非生产性支出在去年的基础上降低20%,确保成本不超计划。强化资金管控,做好财务预算编制、实施、控制、调整和考核工作。认真落实保安全、促生产和挖潜增效等措施,稳定职工收入。加强煤质管理,落实煤质管理责任,提高煤炭质量,实现提质增收,将“玉华”煤打造成省优品牌,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四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加快重点技术研究与实施,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实施二盘区长距离钻孔瓦斯抽放技术研究、巷道底鼓研究及防治、二盘区无煤带含水层富水性及矿井防治水研究等科研项目的技术攻关,促进矿井科学发展。应用好新技术、新工艺,为矿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德、能、勤、绩、廉”的标准对现有干部、工长进行考核竞聘,使一些懂管理、懂业务,责任心强,职工群众拥护的好干部和技术骨干走上管理岗位,推动各项工作长足发展。强化班组长队伍建设,全面推行班组长公推直选,为生产骨干、岗位能手搭建晋升平台。狠抓职工队伍建设,开展用工秩序、劳动纪律整顿,合理补充和调整劳动力。统筹规划职业资格管理,完善内部工人技师评聘机制,推行首席技师制度,激励岗位成才,为矿井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六是推进民生工程,着力办好六件实事。尽快完善北风井生活区配套项目,今年要达到入住条件,确保符合条件的职工按期入住。做好新区棚改房协调工作。建设北风井生活区职工文化综合活动中心,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狠抓节能减排,开展清洁生产体系认证、矿区环境治理、绿化、美化工作,改善矿区面貌,建设文明美丽矿区。建立井下超市,开展职业病预防,定期对职工进行查体。深入开展扶贫帮困、扶贫助学等活动,加大弱势群体、困难职工、伤残职工和伤病亡家属的帮扶力度,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七是改进工作作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四个禁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改进文风和会风,严格控制各类会议和文件,能合并的会议合二为一,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力戒讲空话、说套话,提高会议实效。精简文件、简报,对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完善硬件设施,强化软件建设,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强企工程,打造具有矿井特色的企业文化,为创建全国煤炭工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矿井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