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矿工20多年,在几个煤矿下过井,而在玉华煤矿井下乘坐人车,却是我生平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无论是玉华煤矿井下作业的职工,或者是深入到井下工作面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还是到井下生产作业现场参观的外来人员,从地面乘坐罐笼下到500米深的井底,想要穿过4500多米的运输大巷,奔赴井下各生产作业区域,乘坐标有“幸福号”或“平安号”两列电力机车就成为每个人必须的选择。

当你刚刚乘坐罐笼下到近500米深的副井底,走过约50米的人行通道,映入眼帘的就是玉华矿井下人车场。一列挂着十多节车厢的电力机车静静地停在铁轨上,每个车厢上都张贴着醒目的“幸福号”或“平安号”标识。每节车厢3个门让人上下,满员可乘坐12人,列车一趟就能运送100余人。乘车人员全部坐稳后,关闭车厢门并挂好安全锁,跟车安全员经过一一检查,进行安全确认后,向车头司机发出发车信号,司机听到发车信号后,启动电机车,带动乘员车辆行驶入机电运输大巷,奔向采掘生产一线和井下生产作业区域。随着人车有节奏的“哐当、哐当”的节拍,乘车人员仿佛听着美妙的音乐、和着美妙的旋律,一种舒适而美妙的感觉油然而生。一些乘员还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进入了梦乡,根本不用考虑下井步行的劳累以及一路上的安全问题。一觉醒来,已经来到了4500多米开外的停车场,下车整理装备、携带好工具、振作一下精神,各自奔向工作岗位。特别是在井下结束当班的工作,即将下班升井的员工,更是在乘坐人车时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在车厢内“迷糊”上30分钟,舒舒服服下班,既安全又舒服,成为矿工们一种特殊的“享受”。
我下过的矿井,有的是工人要行走数千米的人行斜巷,甚至踏着数千个台阶,才能到达工作面,下班还要再走过这数千米的巷道,踏着数千个上山台阶,才能升井到达地面,往往累的是一身大汗,腿脚酥软,浑身无力。不要说上一个班干多少工作,就是走一趟路,已经让人没有了力气和精神。建局60年来,铜川矿务局各矿井在加快企业发展的征途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积极想办法减少矿工的劳动强度,减少矿工在路途上的辛苦,想尽千方百计在井下设立架空人车,甚至架设乘人皮带,改造巷道开通井下通勤电瓶车,甚至增设井下矿工自行车,方便职工上下班,可以说方法多样,效果各异,都在为改变矿工们的生产环境尽力。
在井下工作,特别是在玉华矿工作,我钟情于我的“玉华快车”,我仍欣赏着玉华“人车”,惬意每一次乘坐。
(作者单位:玉华煤矿)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 :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