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来同志先进事迹
刘长来,1966年3月生,1988年7月毕业于陕西煤炭工业学校通风与安全专业,同年在陈家山煤矿参加工作。曾任陈家山通风科技术员、副科长、矿通风副总工程师等职,199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12月取得通风工程师技术职称。2001年11月调玉华矿工作,先后任通风科长、安监处副处长兼安全科长、通风副总,2004年5月被局聘任为玉华矿总工程师,2006年2月任玉华煤矿副矿长兼总工程师。
多年来,刘长来同志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兴企”的战略,在矿井安全生产、改革发展过程中,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科技工作人员,把自己在学校、在实践中学到和取得的经验运用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科技管理中,积极参与矿井的改革和发展,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为北区高瓦斯矿井管理等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刘长来同志上学时学的就是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参加工作以后,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一门心思把精力集中到矿井的瓦斯治理及“一通三防”等工作上。在陈家山煤矿工作期间,先后参与设计并建成了该矿瓦斯抽放系统,研制出北区矿井各种有害气体抽放参数;亲自参与设计实施了陈家山矿胶防灭火技术;亲自参与改造了该矿回采区主扇,使主扇排出量由5532m³/秒提升到5945m³/秒,抽防率由71.58%提升到81.88%;亲自参与并实施了瓦斯防突设计,制定了瓦斯突出预防措施,实施后效果良好。由于他工作出色,很快由一名技术员被提升为科长、并担任了矿井的副总工程师。
2001年刘长来同志调入玉华煤矿工作。组织上考虑到他在“一通三防”、瓦斯治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让他继续担任玉华矿的通安科长、通风副总。他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工作上更加积极主动。2001年四季度该矿1407首采面开始生产,他亲自参与设计了玉华矿综采工作面氮气防灭火技术,并研究出综放面“三带”范围,为综放工作面氮气防灭火在该矿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亲自参与改造了玉华矿井下的各种风门,经改造后的风门,不仅安全系数可靠,而且工人推拉轻便。由于他设计改造的风门技术上可靠,使用方便,很快玉华矿的风门改造技术在全局推广使用。针对玉华矿掘进工作面距离长、他极时建议矿安设大功率风机,而且由原来的单风机、单电源供风改设为双风机、双电源分风装置,有效地保证了井下掘进面长距离供风的要求。在玉华矿工作的几年里,他亲自参与并主持了该矿采面的设计。近几年,他先后参与设计了玉华矿1407、1408、1405、1410、1415等工作面。由于他工作严细认真,各种数据测量可靠合理,除了现正在回采的1415面外,其余采面都已安全回采,且未出现自然发火和瓦斯事故。
2004年5月刘长来同志担任玉华煤矿总工程师。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负责人,刘长来同志以对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积极探索安全技术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走制度管理与和谐管理相结合的路子,在安全技术管理上做出了表率。他突出 “一通三防”重中之重,狠抓矿井通风管理,保证了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对矿井局部通风均采用“双三专”供电及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和自动分风,杜绝了无计划停风现象。从严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和国家局21和22号令。
刘长来同志始终坚持“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为动力,带领全矿工程技术人员,开展科技攻关,进行矿井技术改造,解决了许许多多影响生产的突出问题。解决了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煤层厚度大、硬度大,顶煤难放的问题。采取顶煤预裂爆破、注水弱化等先进的放顶煤技术,在1408、1405、1410工作面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益,顶煤回收率达75%以上,多回收煤炭达100多万吨,创造效益达2000多万元,此项目获得了省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并重点进行工作面大切眼、大断面,锚、网、喷、支护研究工作,该项目在我矿1410、1415工作面大切眼、大断面掘进支护试验成功,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工效达30%,每米可节约材料费等47.5元,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开展科研工作。积极推进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在全矿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创新活动,广泛开展技术比武,为提高玉华煤矿职工的技术素质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刘长来同志在矿井技术改造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重点解决了生产环节、系统能力等问题,对选运、提升等系统进行改造,提高矿井生产运输能力;采用“采前预抽、采后卸压抽放”等技术,做好瓦斯综合治理;采用黄泥灌浆、“三相泡沫”等技术,做好防灭火工作;采用自动喷雾技术,做好矿井防尘工作,提高了矿井的抗灾防灾能力。在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加强技术创新管理上,他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积极与西安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进行合作,采用综采放顶煤预裂爆破工艺等,大钻孔、大孔径爆破新技术,解决了工作面内预裂顶煤的不安全性问题,此项技术成效显著,顶煤回收率达到了75%以上。2004年,矿井实施300万改扩建项目,刘长来同志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到矿井改扩建的设计之中,对设计单位的图纸,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对照,仔细察看,。
刘长来同志积极推进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在全矿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中,大力倡导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自2006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小改小革54项,征集合理化建76条。在20多个重点要害工种开展技术比武活动80余次,参加人员达513人。通过这些丰富多采,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技术活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开展技术革新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技术的热情,为玉华矿培养了一批技术能手和技术骨干力量。
刘长来同志不论是当科长、安监处副处长,还是担任总工程师、副矿长,他一以贯之地把矿井的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当作第一任务。他每月超额完成局党政规定的领导干部下井跟班任务,并坚持抓“三违”、查隐患,为实现矿井安全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刘长来同志工作积极、表现出色、成绩突出,1999年被局评为“十大杰出青年”;2000年荣膺“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暨“陕西省第十二届二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0年局级劳动模范;2002年至2003年矿双文明先进个人和局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4年至2005年荣誉奖陕西省煤炭工业科技成果二等奖;2006年11月获陕西省第三届煤炭工业科技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