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系列报道集锦
他不会武功,却被工友们戏称为“驯虎”英雄;他不懂测量,却被职工们赐号“巷道丈量工”。井下巷道大大小小上百条,条条都有他汲足的痕迹;采掘工作头面有几十个,个个都有他洒下的辛勤汗水。
他,就是陕煤铜川矿业公司金华山煤矿2010年度矿级“劳动模范”、矿通风区瓦斯检查班班长——杜小明。
今年42岁的杜小明,生在矿山,长在矿山,对井下瓦斯这只“猛虎”的危害性自小就耳熟能详。因而从2001年开始从事瓦斯检查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掌握足够操作技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熟悉井下运行环境,以最大限度地排除隐患,驯服“猛虎”。此后,他除过听专业老师讲解,积极自学有关矿井瓦斯、通风等方面书籍外,又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傅们请教,不长时间就掌握了瓦检工作的操作技能。
2002年到2003年,煤企一度处于低迷状态,好多职工嫌收入低,不愿上班,瓦检工作更是没人干,可他却坚持天天上班,由于时常代替别人“顶班”,经常是一个月就上30个班,最多时还上过34个班。期间岗位由瓦检员又转变成测风员,他又系统学习和掌握了矿井测风以及安全监测等专业知识,并经过长期不间断的学习,反复揣摩实践,他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更是与日俱增,日常工作中处理起问题来也越发显得更加得心应手。由于工作出色,2010年,他被推荐为瓦斯检查班班长。
一下子从“单兵作战”变成需要统领60多名兄弟“共同作战”,这让杜小明多少还有些不适应。起初的那些日子,他一方面马不停蹄地深入到井下,对各个系统密闭墙前、落三角、局部通风等区域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一方面又利用业余时间对全班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出勤情况、脾气性情进行摸底调查,以便每天能合理、有效地调剂安排好井下所有区域瓦检工作,为切实保障好全矿干部职工的生命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矿井开采区域的不断延伸,杜小明深深地感觉到:“一人把关,只能一处安全;众人把关,才能稳如泰山。”因而只有提高全班职工整体业务技能水平,切实发挥出众人合力作用,才能确保做到万无一失。为此,他结合班组成员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习时间组织职工进行业务知识学习,每月定期考试检验,并利用平时入井巡查现场时间进行现场演练指点,使全班上下养成了“学业务、讲素质、比技术”的良好风气,不但使瓦检工作多年来从未出现过任何失误,还涌现出了获局“瓦检技术比武”第二名的李超华等多位技术能手,并使班组也先后获评为矿“先进班组”、“明星班组”等荣誉称号。
或许在外行看来,瓦检这工作一个班也就是走走、转转、测测、看看、记记就OK了。其实但凡真正从事过这项工作的人心里都明白,每天,背着检测仪器穿梭在井下采煤面、掘进头等各个岗点,看似清闲自在,实则几乎每天都是“万米接力”,不但责任重大,而且只要出现异常情况,还必须得第一个冲锋在最危险的地点。
一直干瓦检工作的杜小明心里非常清楚瓦检工的辛苦,他说现在矿上井下最远的一个工作面总长距离是8700米,而按规定瓦检员每班都得在不同时间段内在工作面的同一个点测量三次瓦斯浓度,可想而知一个班来回得跑多少路;再加上瓦检工作又相当严谨且“繁琐”,每班按规定得给调度室汇报三次工作面测量数据,升井后还要到区队填写查岗记录,详细汇报当班工作区域情况。
因而在当上班长后,他将关心职工生活当成了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班职工刘国发,由于身体有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他就利用下班时间伙同班上其他同志一起到其家中帮忙;不论班上职工谁家闹矛盾,他都会及时登门,并耐心细致的劝说、化解;不管职工谁家出个红白事,他又会准时出现在职工家中帮忙料理;可当不论班上那位职工因工作出现失误时,他又会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理,而后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班上职工经常会听到他这样的叮嘱:“作为瓦检员,由于责任重大,直接关乎职工生命安全,所以平时工作中千万不可麻痹大意,或者偷奸耍滑,一定要严格按规定次数、路线及操作程序进行检查。”
而对于同时还兼职“矿山救护队员”的杜小明来说,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时常要加班延点。记得一次8点班,他下午6点半才下班回到家,可刚端起饭碗,就收到井下3209采面通风设施损坏的紧急通知,险情就是命令,容不得半点迟疑与怠慢,他立马放下碗筷,赶到区队了解情况,而后更换作衣入井,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和现场人员及时修复,一直忙到深夜两点多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升井。
实习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