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专题专栏
公司要闻
+更多
最新文章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走转改”系列报道】六年零上访是如何创造的?
作者:李德强 王莉 铜川日报记者徐春成   来源:    发布日期:2011-12-08   点击次数:
分享: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系列报道集锦

今年11月22日,近百名王家河社区群众敲锣打鼓送上了一块写着“德润社区好领导,恩泽福群贴心人”的牌匾和一封感谢信,感谢社区干部协助为39名干过家属临时工的困难群众办了生活补贴卡,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感谢他们心系群众,全力以赴为群众办实事。事实上,在王家河社区这种老百姓自发感谢活动已有好多次了。

王家河社区现有1800多住户,两万多职工家属,是1984年下马的老矿区,属典型的历史欠账多、遗留问题多、困难群体多、缠访人员多、不稳定因素多、管理难度大的“五多一大”的社区。加之人员结构复杂,生活困难的人数较多。面临如此困难,王家河社区连续六年取得了无赴省进京到局越级访、集体访的好成绩,实现了稳定“零”目标。

那么,一个“五多一大”的社区是如何创造这个六年零上访的传奇呢?

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社区群众的贴心人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张巨大的网络,那么社区则是这张大网中的一个网格。有了一个个网格的和谐,才会有整张网络的有序、安宁与祥和。七年来,王家河社区在主任张学海的带领下,社区干部们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千方百计想办法,四方奔走改造家园,建设了一个和谐安宁的新社区。社区六年零上访也成为一个传奇。2004年社区成立以来,社区干部职工凭借一片爱心和为社区群众服务不讲条件的责任心,为职工群众办成了清洁供暖、饮水改造、道路改造、环境改造、旧楼改造等数十件好事、实事,使更有尊严、更加体面的生活成为王家河人的真实写照。广大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称赞说:“社区真是一心为民、关注民生、为民办事、群众信得过的和谐大家园,解决了王家河矿区几十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件件老大难问题,我们打心眼里拥护和爱戴社区的好领导。”连续几年,王家河社区被评为局信访稳定先进单位、市县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成为社区管理的一个楷模。

有这样一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2010年,改造供水管道,解决了社区一号井地区职工群众几十年来的吃水老大难问题。

2008年,投资维修了一号井、老矿部、斜井社区上世纪60年代初建造的“干打垒”瓦房,解决了房屋长期漏雨问题。

2006年,社区自筹资金给一号井、老矿部、斜井三个地区安装了路灯,解决了职工群众夜间出行难问题。

2007年始,连续几年加固和部分重建了一号井、斜井山损坏严重的护坡,保证了易滑坡地带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2007年,对一号井、老矿部、斜井家属区三个地区公厕进行了改造和重建,解决了如厕难问题。

2008年,改造了社区一号井、斜井通往家属区的道路,使困扰职工家属行走难近50年、职工家属苦不堪言的“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

2008年,对社区一号井、老矿部、斜井三个地区离退休职工活动室进行了改造维修,更换了桌椅,增添了娱乐设施和用品,增设了报刊栏,在活动室户外和医院院内配置安装了健身器材,使离退休人员老有所乐。

2009年,争取到局里122万元资金,历经4个多月改造装修,2010年5月6日社区医院正式迁入明亮、洁净、宽敞的楼房办公,大大方便了王家河地区离退休人员及职工家属就医。

2010年和今年,社区干部连续两年为607名集体企业超龄未参保人员加班加点,整理资料上报办理了养老补贴,解决了这部分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

在沉陷治理工作实施后,通过社区努力,从2007年上半年开工到现在,已有1088户职工家属喜迁新居,告别了阴暗潮湿、烟熏火燎的棚户蜗居,住上了宽敞明亮、水气暖卫齐全的单元房。

2007-2011年,先后对一号井双面楼、四栋家属楼、招待所楼、老矿部、七栋旧家属楼、斜井三栋家属楼进行了加固维修,对楼体进行了饰新,全部更换上了塑钢窗,改造了上下水管道。对老矿部七栋家属楼、老年活动室、医院全部安装了暖气,实现了集中供暖。拆除了楼前楼后自建的简易房,煤棚等建筑物,维修加固了护坡,楼前全部铺上了水泥路面,安装了护栏。为职工群众提供了一个安心、舒适、温暖的生活居住环。

这一桩桩一件件关系改善社区群众生活的大事落地有声,社区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社区亮起来了,社区也美起来了。看着、享受到美好变化的群众们件件都记在了心里,逢人都夸社区的干部好,矿务局的支持很是给力。在王家河社区住了几十年的退休职工张大爷谈到社区的变化,他说:“一两句话很难说,只是这五六年老矿区的变化比前二十年都快,大家都说好。” 如一封感谢信中群众所说:“今天我们的医院整洁了、宽敞了、明亮了、安全了,床位多了,我们看病住院的退休老人都觉着舒心了、放心了、体面了、自豪了。这是社区为群众办的一件大好事,我们要好好享受生活,带头维护稳定,为社区建设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长年以来,王家河社区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树立社区发展为了职工群众,社区发展依靠职工群众的思想,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稳定社区的重点,尽可能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让职工群众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在社区干部的辛苦努力下,有了矿务局的大力支持,社区在一天天改变,群众得到了更多利益,感受这美好变化的人们称王家河沟为“幸福沟”。

主动换位思考,破解信访稳定难题

王家河社区前身是王家河煤矿,是出了名的“五多一大”的社区,经常有缠访户到社区上访。在接访工作中,社区干部坚持以人为本,亲情接待,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出发,做到不积压、不推诿、不激化矛盾,不造成新的上访户。对接访中的问题和矛盾力求思想工作做在社区,矛盾化解在社区,做到了信访案件件件有着落、案案有结果、事事有回音。坚持“服务诚诺制”,做到“四心”:一是“公心”;二是“诚心”;三是“耐心”;四是“热心”。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用“公心”、“诚心”管理好“常访户”和“缠访户”,用“耐心”、“热心”解决信访问题。谈到接访工作,社区主任张学海说:“我不怕任何来上访的人,我办公室的门常开着,上访的群众也不怕他,进门有什么事就说,得到答复就走,这一点我也感谢社区群众对我的信任。”

以人为本,体察民情,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在走访群众中发现和有针对性解决问题。近两年来社区主要领导就走访群众255人次,通过走访解决了困难老党员付占玉医疗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斜井公房公厕年久失修问题、化粪池粪水溢滥问题、原水厂家属楼供暖问题、原局三中家属楼供暖管道对接问题、社区以前所建家属楼污水井盖被盗问题以及家属区道路硬化问题等,这些涉及群众利益问题的有效解决,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干群之间的感情。通过与群众的沟通,了解群众需求及思想动态,对容易引起群众个人或群体上访事件提前进行信访稳定评估。对一次性安置人员、“480”人员、工病亡遗属、退休人员及重访户、缠访户等进行细化,实行分片分户分类包保考核,制定工作预案,落实包抓人员,按预案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对“常访户”和“缠访户”进行分类建档,落实专人负责,工作上门做到家里,人、事稳在社区,把不稳定苗头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期。在接访和走访中,社区干部做到常换位思考,多从群众角度去想问题,抱有理解与同情之心,消除上访人与工作人员的心理障碍,融洽了干群关系,解决了桩桩信访难题,化解了件件矛盾纠纷,社区连续六年取得了无赴省进京到局越级访、集体访的好成绩,实现了稳定“零”目标。

分房是社区最为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容易引起上访。在分房焦点问题上,社区党政提出干部不与员工争利,党员不与群众争利,员工不与离退休人员争利的“三个不争利”。首先在前将方案进行公示,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多次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到现场实地查看、入户调查,分配和拆迁方案进行了张榜公示,接受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公开、公正、公平,让大家心悦诚服,在一号井危房户分房搬迁和回楼户分房整个拆迁、安置过程中,没有出现上访等不稳定现象。

2010年6月24日,接信访信息员信息得知,桥北公房拆迁户80余户周一要到矿务局堵大门上访,要求早日回楼,拆迁户在外租房两年零九个月了,楼房已经盖好两年了不交工,工程迟迟没有进展,拆迁户很有意见。社区党政领导得知后,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局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中干会议,分别下去做群众工作,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避免了一次大的上访。

年逾八旬的王某,1963年5月精减下放回原籍,1985年3月退休,在职业病检查时,鉴定为职业病,是按职业病退休的。2006年5月,第一次来王家河社区进行上访,要求解决精减下放期间生活费问题。社区的领导高度重视,并于2006年5月做出明确的答复处理,可是他仍然多次到社区上访。张学海主任与老人谈心中了解到老人目前的生活困难后,经社区研究决定给予老人一千元的困难生活补助。老人激动地说:“还是社区好啊,我这样上访,给你们的工作带来那么多麻烦,你们不责怪我,还给我雪中送炭,我要是再上访,实在是对不起人了”。

一位退休人员李某,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经常来社区“缠访”,张学海主任多次把他请到办公室耐心交谈,有时谈到半夜。后来,又通过这个上访人员的亲戚、子女帮助做工作,经过多方努力,他退了赴京的车票,放弃了越级上访。

社区为做好“130”家属长期稳定工作,从2007年元月1日至2010年10月底,与家庭特别困难的8名享受130元/月的病亡遗属签订了“协议书”,安排她们在本人居住区域内打扫卫生,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每月支付1200元),给她们配备了打扫卫生的工具,毛巾、肥皂、口罩、蓝大褂。她们手拿“协议书”高兴的说:“社区领导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

为了扎实做好预防工作,社区建立健全了信息舆情网络,以掌控各类不稳定因素。去年12月得知“480”人员13日要到市政府上访,社区立即提前布置防范措施,制定了应急预案,社区领导带领全体中干分头走家串户了解情况,做工作,使王家河社区没有一人参与上访。老缠访户李某某,今年多次和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捉迷藏,变换手法想进京上访。信访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得到信息,一次从市汽车站劝返,一次从西安劝返,一次准备乘飞机进京上访,经社区主要领导及时做工作,最终放弃上访。

一次次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一番番动情地谈心,多年来社区干部信访工作的实践证明,只要用真心去为老百姓办事,只要用真情去感动老百姓,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

关心弱势群体生活,构建幸福和谐社区

2011年,在“三深入”活动中,社区领导得知社区有一位老太太六年没有用电灯,都是在点蜡生活。原来老太太的老伴过世早,儿子37岁了还是光棍一条,家里太穷了,交不起电费,老太太已经欠电费10年了,一共欠4500元,不得已,物业公司才把电断了。社区领导班子商量后决定:先把电送上,另外给老太太500元困难补助。并要求工作人员调查一下,看社区还有多少这样贫困的老人?社区想办法也要解决这些弱势群众的生活问题。

2010年六月,一些小区住户新房钥匙发放到住户手里时,没电没水,住户装修不成,物业公司工作人员顶着烈日加班加点铺设电缆,5天内就将电源送到了住户家里,住户们非常感动,提起这事都说:“还是咱的社区好”。

社区非常重视职工和中老年文化生活,积极倡导人人都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先后组建了中老年秧歌队、剑术表演队、中老年迪斯科队、秦腔豫剧自乐班,并自筹资金配置了锣鼓、乐器、服装等,每年春节和重大活动进行演出,自乐班每年都举办消夏纳凉晚会和秦腔、豫剧等专场。活跃在社区的各文体活动团队成为了王家河社区文化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在每年的重阳节,开展了“敬老模范户”表彰活动,给年满八十岁的离退休老人举行老寿星授牌仪式,在社区掀起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热潮。

坚持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和秋季助学活动,2011年9月为25户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困难家庭补助了4.64万元;2011年春节为506户退休职工、工病亡职工遗属发放困难补助18.57万元,为248名一次性安置人员发放困难补助金11.66万元,中秋节又为一次性安置人员发放补助金18.8万元。从当地政府争取扶贫资金给特困户增发补助,资助了社区生活特别困难的10户家庭;并对8户突发天灾人祸的家庭也进行了救济。社区积极和辖区所在地政府联系,反映社区贫困群众的难处,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今年入冬已争取到了困难补助资金五万元,无烟煤二十吨,解决困难群众生活之急,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针对社区办公环境和家属区环境都比较差的状况,几年来社区在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争取矿务局支持,大力开展美化家园的行动。建起了200平方米多功能会议室和职工学习室,2007年配齐了学习桌椅、电视、DVD音响等电教器材,改造建成了12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改造整修了社区办公楼,在社区大院建起了花池,种植了花草,栽植了樱花等树木,给社区公路两旁栽上了风景树,全面治理了家属区脏、乱、差问题,清运了家属区房前屋后堆积多年的垃圾,修理了污水检查井,改造了化粪池,对社区家属区房前屋后私自搭建物全部拆除,社区环境每年都有新亮点,一年一个新变化。

社区始终把文化建设和“三型六化”学习型社区建设作为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务,制定下发了王家河社区管理办法、岗位责任制、工作标准和社区文化手册,提出了创建目标。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义务治安巡逻,为治安巡逻员配发了迷彩服、手电筒、巡逻红袖章。每年“五一”、“十一”举办职工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拔河等比赛活动,活跃了职工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对社区文化场景进行了布置美化,在社区大院建起了文化长廊,在职工学习室、会议室制作悬挂了各类文化展版,形成了全方位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氛围。举办企业文化知识竞赛,职工佩戴社区徽章,发放统一工作服,加深对社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社区工作全方位实行了精细化管理,职工的文化修养,文明素质和从业能力明显提高,“三型六化”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2008年,社区被评为矿务局“三型六化”建设先进单位,2008-2009年社区领导班子被铜川矿务局授予“四好”领导班子称号。

在社区主任张学海的治理社区理念里,社区就是一个家,建和谐社区就是共筑安乐美好家园。他说,社区目前仍有400余户职工和工病亡遗属仍居住在五六十年代的简易房里,能过他们也早日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他要把这个社区建设成为一个温馨的家园和聚合的家园。

编辑:鱼聪玲


上一条:【“走转改”系列报道】矿嫂下井记
下一条:【“走转改”系列报道】标杆示范引领 为矿区铁路运输安全固本强基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