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系列报道集锦
11月10日、14日,为践行铜川矿业公司宣传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们来到矿业公司铁路运输分公司进行现场采访。
铁路运输分公司机动科三里洞折返段:
“手指口述”法——给力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11月10日早10时,我们一行到达了此次采访活动的第一站—铁运分公司机动科三里洞折返段。进入折返段的大门,凭着特有感觉的“一眼效应”,我们感到了整个铁路运输系统强有力的脉搏跳动——机车大修车间厂房迎面而立,机车掉头大转盘横卧几条股道岔的交接中心,机车暖房正在为机车保暖维护。机动科办公楼和工人休息室紧密连接,站在园林式工厂的亭台上望去,整个折返段环境设施尽收眼底。进入机车维修车间,两台东风内燃机车静静地卧在铁轨上,各个工种的“机车保姆”正在忙碌地在机车周围检修机车的各个部位。随行的该分公司机动科支部书记陈力军告诉我们,由于大力推行“手指口述”工作法,各个岗位的维修操作更加精密、严密、规范。检修车间青年职工姚鑫为我们做了现场“手指口述”操作示范,姚鑫对内燃机车燃油系统临辅小修设备--喷油气泵试验台、极速调速器试验台、喷油气试验台、喷油泵试验台四台机械的检修工作流程稔熟于心,对设备的各种功能了如指掌,操作演示程序有条不紊,手指部位准确无误,配合手指口述表达语言清晰,据此,我们对机动科职工的高技术素质可见一斑。
文化领航—安全理念贯穿于日常行为工作之中
在洁净的机动科党支部书记办公室,支部书记就文化建设的整体工作、具体做法侃侃而谈。机动科现有职工135人,管理干部6人,党员24人,负责保养正在运行的9台内燃机车。所有的机务工作人员在这里学习、培训、上岗,折返段所有工作的特点是点多、面宽、线长,每个工作环节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又是机车行车安全的忠实守望者;为了给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他们还出台了《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职工之家管理制度》、《六小家管理制度》、《职工书屋管理制度》,把文化建设融入日常工作中去,把文化建设融入到安全行为之中,所有工作与安全挂钩并且实行激励机制。几万平方米的折返段工作场所,见不到一个烟蒂,可见安全理念已经深深根植于所有职工的意识里,用安全文化理念为铁路运输安全保驾护航。自2009年10月1日至今年10月底,无路外伤亡事故970天,单机无事故200天,并多次防止路外伤亡事故。
舒心环境—让职工感受家的温暖
临近中午,折返段食堂门口有职工已经在等待开饭。这天,正赶上折返段食堂供应炸酱面,他们食堂供应的炸酱面以面条筋道光滑,臊子味道正宗独特著称,深受职工欢迎。工作餐每日三餐10元标准。“不够尽管吃”,食堂经理给我们说。原来,铁运公司党政为确保职工能吃上味美、价廉、实惠的饭菜,要求食谱每天更新,不仅要吃饱,还一定要吃好。食堂供应有米饭、炒菜、烩菜、麻食、炸酱面等品种。随后,我们参观了职工更衣室,这里是职工上班第一站,每位职工都配有自己的专用衣柜,还专门配置了沙发、茶几,并有专人打扫,还为值班职工开辟出了休息室,干净整洁的被套、床单,让职工感觉舒坦。数字电视的配置更是受到职工的欢迎,下班后在这里休息,沏一杯香茶、看一段新闻,尽情享受生活带给来的乐趣。正是有了这种“家”的归属感,有了强劲有力的后方保障,才有了那么多甘于把自己的青春、热情奉献给铁路事业的铁运人,才有了铜川地区铁路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
铁路运输公司北区段:
玉华站—叔侄值守一台车
11月14日早11时,我们驱车40多公里来到了铁运公司北区段玉华站。穿过曲径通幽、花木飘香的机车补给油库,我们来到铁道边装修一新的玉华站。玉华站有职工21人,站内铁路包括装车线和通过线,共有1.4公里,在站内望去,不远处就可以看到警钟标,过了警钟标就是前河站与国铁接轨。就是这个小站担负着玉华煤矿产出原煤的全部运输任务。远远望去一台DF7C型机车在轨道停车待命。一位看上去50多岁的师傅领着一个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正在维护机车,走近攀谈,得知年长者叫于胜利,在这里已经工作了十八年,小伙子是他的侄子,叫于洋,是铁路运输战线上的“新兵”。现在叔叔正领着侄子检修完机车准备出车。于师傅告诉我们,他们一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把空车拉回来装载完后,再拉到前河站指定位置编组待运。虽然每天工作如此繁重,在别人眼里看来甚至是枯燥乏味,但是他们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心里已经把最深的感情倾注于他们为之奋斗的矿区铁路运输事业。
北区段—严把铁路安全运输关
结束了玉华站的采访后,大约正午12点,我们来到设在陈家山矿的北区段,北区段李段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北区段的情况,北区段包括:玉华站、下石节站和陈家山站,现有职工112人,下设班组以站为中心,线路合起来长13.91公里,分为机务、调车、公务,共有4台机车担当北区段运输任务,承担了分公司运输量的2/3,年运量达到108万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由于内燃机车日常维修、保养,机车出库率、完好率,轨距标准是保障运输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每一段都专门设有维修点,担负机车后勤工作。在调度室,我们看到了已经早已“隐退”的磁石电话机,他们告诉我们,别看它“落后”,关键时刻还得靠它,原来这是部专备站与站之间使用的一台电话,因它工作不受外界磁场信号干扰,通话清晰,专机专用,是连接站点之间信息的“桥梁”。为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完成运输任务,他们以站为家,精诚团结,以身作则,定期下线,监督、检查各自所负责的职位,严格把关,绝对不允许机车带“病”运行。在他们的努力下,北区段的机车出库率、完好率达到100%,轨距标准符合100%,线路符合要求。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他们十分重视文化内涵建设,在该区段于和平书记的桌上摆放着《铁路工会动态》,上面有他亲自撰稿写的《浅谈铁运企业文化建设》,详细而深刻的阐述了文化建设对推动铁运事业的重大作用。正是严格的制度保障和文化领航,北区段连续获得“标兵标车组”、“文明车站”等多项称号。
干部职工众志成城保畅通
下午三点左右,天气突变,下起了小雨,且越下越大。在雨中,我们随着公司北区段领导来到陈家山专用线道路塌方处,远远望见两台大型挖掘机不停的旋转摇臂,几台卡车不停地拉运山体滑坡的土石方,田家嘴到陈家山的铁路在此中断了。据了解,由于多日的雨水,造成铁路旁边一座约300米高的山体塌方,约有10万方土石滑落下来,致使陈家山专用线K4km+950m处完全阻断,以前紧密连接在一起的铁轨,现在只能“两两相望”,铁路交通运输一时陷入了瘫痪之中。“幸好没出现任何伤亡事故”,李站长告诉我们,这已经是第二次塌方了,第一次塌方有几千方土石滑落下来,由于站上组织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冒雨抢修,使运输畅通。险情出现后,北区段党政立即赶赴现场仔细查看险情,马上制定抢险方案、迅速组织青年抢险突击队等进行了抢险。
由于重文化建设,重制度建设,把各种先进的文化理念根植于每位职工的内心,形成强大的制度约束力,保证了铁路运输公司安全生产,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