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国煤炭报:陕西老矿大面积亏损
作者:王成祥   来源:    发布日期:2013-04-11   点击次数:
分享:

中国煤炭报 2013年4月10日 第七版

铜川、蒲白、韩城、澄合这些老矿区,吨煤生产成本在200元以上,煤质较差的矿压货严重。年产量在千万吨以上的新矿井效率高、成本低,吨煤成本大多在200元以下,但销售利润较薄。

煤炭这个主导产业是陕西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煤炭市场的跌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该省经济发展的速度,去年煤炭价格的下滑,引起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政策,保护煤炭企业的利益,而整个煤炭市场的变化,仅靠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是难以改变的,今年陕西煤炭煤炭市场再一次出现价格下跌,企业开始大面积亏损,出现了工资拖欠,记者由此做了深入的采访、调查。

陕西老矿大面积亏损

从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过卓越贡献的陕西渭北黑腰带,到素有世界重量级大煤田的榆林,从革命圣地延安的黄陵矿区,到新建拥有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彬长煤田,整个三秦大地的煤炭出现了严重的亏损局面,在去年8月份陕西煤炭价格走势达到近年来最低点后,省政府采取一系列减免税费政策,加之进入冬季煤炭价格稍有回升的迹象后, 3月份又降到了被去年8月还低的地步,已经直接影响到职工收入和矿区周围的服务产业。

煤炭业牵连下的萧条

在神东煤炭集团所在的大柳塔镇,出租车司机刘永全忧心忡忡地说:“煤炭市场不行了,民间集资烂包了,出租车没有生意了,有时一天下来100元也拉不到。去年虽然生意不行,但一天还能往榆林、神木跑一两趟长途,挣300来块钱,最近一个星期,一趟长途都没跑。”

在当地一家驴肉餐馆,已经中午12点了,只有记者一行4个人吃饭。老板是东北人,说自己的餐馆定位为平民餐馆,前两年现在这个时段,餐馆里都是排队吃饭的,包间要提前一天订,而现在十天也没有当年一天的生意好。

在神木到府谷的运煤公路上,前几年拉煤大卡车的长龙能有20多公里长。今年3月,记者走了一趟,堵车队伍不到1公里。

“榆林是依赖能源发展的工业城市,煤炭价格下滑,肯定会影响这里的各行各业。”榆林市能源局一位负责人说,与2011年同期相比,煤炭平均价格已从每吨640元跌至400元。

陕西能源集团旗下的清水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冯家塔矿业公司是清水川电厂的配套煤矿。今年3月以来,由于电厂负荷下降,用煤量减少,该公司只好在市场上寻找其他买家,吨煤售价240元可以保住成本,但现在市场售价只有220元。由于拉煤车寥寥无几,该公司已开始限制生产。

记者采访了解到,整个榆林地区除新建的年产50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有盈利以外,其余的煤矿几乎全部亏损,大量煤炭因销路不畅而积压,已有100家左右中小煤矿被迫停产。十年前在榆林靠给小煤矿当矿长、管生产发家的黄拴民,今年春节过后已经失业,在家里开办起农家乐。

老矿亏损 新矿利薄

黄陵矿区的煤炭品质好、易开采、运输条件优越,一直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做大做强、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后盾。今年,黄陵市场也感受到了煤炭“寒冬”的严峻。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双龙煤业开发公司为例,煤炭价格最高时,吨煤售价为580元,今年1月至2月吨煤平均售价为380元,3月跌到300元,若不算销售环节发生的费用,目前的吨煤生产成本在290元上下。

渭北黑腰带上的铜川、蒲白、韩城、澄合4个老矿区负担较重,矿井老化、煤质差等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令这些矿区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这个区域中最大的铜川矿业公司拥有8对生产矿井,除地质条件简单、煤质较好的下石节矿和玉华矿盈利外,其他6对矿井全部亏损。该公司鸭口矿年产煤炭60万吨,由于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开采难度大,煤质差,吨煤售价降到150元左右仍无人问津,库存的煤炭已超过7万吨,把煤场堆得满满的。记者了解到,铜川矿业公司今年一季度的工资已经拖欠了2个多月,已发放的1月工资额度也只有正常水平的80%。

地方和民营煤矿同样生存艰难。在前两年的资源整合当中,不少煤矿欠下了巨额债务,本想趁煤价高时收回成本,却遇到了煤炭价格严重下滑,许多煤矿因经营情况不好而大规模减员。

何建虎在一家县办煤矿当井下电钳工近十年了。多年来,矿长对他这样的技术人员特别重视,给他带薪休假的福利,生怕被别的矿挖了墙脚。可这次矿长的语气变了——放假变成了散伙。

承担陕西某企业年产300万吨矿井建设的陕西煤业化工建设集团矿建一公司,由于甲方资金紧缺,今年还没有收到工程款。

记者了解到,陕西地方煤矿、外省在陕投资收购的煤矿,已经纷纷压缩生产,辞退农民协议工,为停产放假做准备了。

目前,占陕西省煤炭产能一半以上的新矿,多为千万吨级的大矿,吨煤成本较低,可以实现盈利。但产能较小的老矿成本高,大都遇到了亏损的难题。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负责人认为,陕西煤炭市场是不是到了谷底,还难以预测。陕西在建矿井年产能在3亿吨左右,预计今明两年产量在去年4.6亿吨的基础上各增加1亿吨,产能大量释放,必然导致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此外,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煤炭供需矛盾加剧,价格下滑。

前些年,煤炭价格快速上涨让一些煤炭企业笃定煤炭是紧俏产品,失去了对市场的理性判断,尤其是个别头脑过热的企业决策者,盲目上项目,搞扩建工程,把利润全部投了进去,还背着沉重的银行贷款负担。在一些企业内部,盲目扩张带来了无效管理,所谓的推经验、学先进、搞形象工程,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导致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下降。

面对低迷的煤炭市场和难以预测的境况,一直分析能源走势的新华社陕西分社副总编储国强认为,煤炭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状况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不会改变。政府应审视经济增长与煤炭需求量的关系,做好宏观调控,制定必要的措施,限制无序的增产扩能,及时给企业提供市场信息,避免经营的盲目性。同时,不要把企业捆得过死,让其自主适应市场变化。

编辑:郝 龙


上一条:陕西工人报:铜川矿业公司党风廉政形成“五位一体”机制
下一条:陕西工人报:东坡矿多管齐下再紧安全弦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