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从戎,一生光荣。昔日戎装在身,他们是保家卫国的军人,今朝扎根矿山,他们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新时代矿工。在玉华矿有一群可敬可爱的退役军人,他们始终发扬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光荣传统,立足岗位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守卫矿井安全稳定,投身高质量发展比拼贡献。

雷永利今年45岁,1999年入伍,2007年退役,2015年成为矿井通勤车司机。10年来,雷永利驾驶通勤车安全行驶数十万公里,天天穿梭往来在生活区和矿区之间,用真情服务与职工群众朝夕相伴。
8月1日,室外温度达到35摄氏度,雷永利提前来到北风井候车点,认真做好车质车貌检查、清理车厢卫生等发车前准备工作,弯下腰用扳手敲击轮胎,围车检查后衣服已被汗水浸湿。他谈及近期高温天气,车和司机都要保持安全状态,接送职工安全上班平安下班。“高温天时,通勤车前挡风玻璃面积大,阳光照射在身上,像是在蒸笼里一样”能在高温下坚守岗位,雷永利说是部队锻炼了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7年的驾驶战车经历不仅强健了身体、磨砺了意志,面对任何环境,始终能够坚定从容,从军营到矿井,从脱下军装换上工装,要做到退伍不褪色,勇于担当履职尽责。

屈军红,今年51岁,1993年10月入伍,1996年退役后毅然选择来到煤矿矿山,成为玉华矿的一名井下高压电工。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到矿井“优秀班组长”,他用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誓言,在新的战线续写着奋斗者的故事。
参加工作以来,屈军红始终坚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标准、团队协作的担当意识、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20多年来与班组工友扎扎实实做好井下高压线路运维工作,做到了“零差错、零事故”。日月轮转、四季变化,他凭借刻苦钻研的毅力,练就了供电设备看、听、查、修、验“维修五步法”绝活。所在班组负责的2条井下供电线路、8个变电所,移动变压器和电缆型号等各项参数和检修维护标准流程牢牢刻进脑海。线路发生故障,升级改造难题,他总能迅速制定出安全实效的作业方案。“漏电保护这方面,我当年学得有些吃力,跟在师傅后面反复研究了很久才弄明白,如今我想给你们传授的是学习方法和实践途径”近十年来,通过“师带徒”屈军红带徒弟有问必答,倾囊相授,为机电车间带出了20多名技术骨干。
“32年来,我从部队学到了吃苦、战斗、奉献,在高压供电岗位学到了专注、创新、精益,班组年轻人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保持了队伍战斗力。”屈军红说。

张亮,今年40岁,2003年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2008年退役后来到矿井工作,2013年以来在保卫岗位守护矿区平安。
2015年,在一次巡逻中,张亮看见矿区外的山上冒烟,他第一感觉可能着火了。在立即报警后和同事赶往现场救火,他们先控制住边缘火势防止扩大蔓延。由于当时风大火势大,同事劝张亮等消防车、森林防火队来了后再灭火,但张亮说:“等下去只会让范围更大!”便继续拿着铁锨一直在火边挖隔离带。衣服烧破了,腿烫伤了,他也没有撤下战线。同事被张亮带动继续投身“战斗”。最终,在矿救护队、消防车、森林护林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大火终于扑灭,张亮和他的“小伙伴”,用果敢和英勇维护了附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资源安全。2015年、2016年矿井和矿业公司分别授予张亮“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我时刻谨记,战士要在危急时刻冲锋在前,这是使命,也是一辈子的信念”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张亮在保卫工作中一直能够听从指挥,加入了矿井义务消防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为矿井平安和谐稳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像雷永利、屈军红、张亮一样优秀的退役军人,在矿井各条战线还有很多,他们将军旅生涯中锤炼的忠诚、坚韧、勇敢、奉献精神,转化为服务职工、服务矿井、服务发展的动力,积极投身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当中展英姿、显作为,也在这片矿山热土上实现了自我蜕变。